初中生早恋问题

求论文,要近几年的,回答好的话另加分

中学生的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中学生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成为生理规律,但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和“早恋”却仍然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在关注的一个方向。很多心理学家在探讨一个问题,即称中学生为“早恋”是否恰当,“早恋”顾名思义,发生过早的恋爱行为,可是何为“早”?上中学的最后一天仍为早,上大学的第一天就不是早了吗?这个概念并不确切。西文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中西方相比,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又确定了它的含义,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生理现象,我们无法否认其存在,也无法漠视其存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社会、学校、家庭和每个中学生都要正视它,共同渡过中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成长时期。

对于“早恋”,中西方均有相应的研究,现在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表明,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同学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实际上异性交往的比例应该更高,因为有些人由于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理而隐瞒事实,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认识到异性交往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中学生由于早熟确实存在一种谈恋受的意识,寻求温暖,避免孤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是他们的理由,而且我们同时也会看到一种现象,在大街上,公园里也有一个特殊群体――“书包族”、“上学族”,他们手拉拉,肩并肩,举止不当,有的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亲热,对家长和教师的劝告和指导只当是耳旁风。对此,教育者和家长心中都不免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家长和教师都在思索,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但是针对种种现象,在教师和家长思索的同时,有些学生是不是也该自我反省呢?

性成熟是自然现象,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每个人都有理智,都具有自我约束能力,都具有道德观念,中学生也是如此。有些同学过于放纵自已,任性,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这些都是“早恋”无法消除的原因。所以青少年应该有个清醒的意识:1、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学习丰富自己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而且此时每个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更要依赖家长,根本不具备任何谈恋爱的条件。2、这个时期由于每个人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水平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地依赖表面,这时对异性朋友的选择比较简单,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的选择和此时的选择会相距甚远。一个陷入“早恋”地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同学只是因为“他敢于顶撞老师,而她自己不敢”,他的形象就是由此而“高大”的。不成熟心理的结果就是不成熟的选择。3、中学生的个性品质还不稳定,还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个性品质如何把握人生的选择呢?

十六七岁是个绚丽的季节,每个人有一个美好的故事是这个季节的风景,但是请别忘记,你是人生之舟的优秀舵手,只有把握好自己,才能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中学生,请走好!
回答者: 冰蓝T透V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16 10:29
所谓早恋,即过早的恋爱,是一种失控的行为。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表明,中学生早恋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向,如果对策有力,治理不当,就能遏止继续蔓延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中学生内受性萌动的刺激,外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喜欢交友,重视友谊,男女同学喜欢在一起踏青、划船、过生日度例假,渴望交上知心朋友,可以互相倾吐内心的烦恼,取得真诚的理解,寻找心灵的慰藉,共同探讨人生的奥秘,切磋学习中的疑难。男女同学之间的这种正常交往是一种纯洁的友谊,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年轻人心理的稳定和人格的完善有着一种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种可贵的友谊应该小心爱护—大力倡导。如果把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视为“不轨行为”,如果一看到男女同学单独呆在一起,或接触频繁一些,就住“谈情说爱”方面联想,只能激起中学生极大的反感。

中学生一旦堕入情网,往往难以克制自己情感的冲动,一旦彼此表达了爱幕之情,便立即亲密地交往起来,常因恋爱占去不少学习时间,分散精力,而严重影响学习和进步。他们中的大多数对集体活动开始冷淡,对集体产生了离心力,和同学的关系渐渐疏远。加上舆论的压力和家长、老师的反对,往往使早恋者有一种负疚感,思想上背上包袱,矛盾重重,忧心忡忡。这种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

中学生的早恋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相爱的原因往往极其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对对方产生好感,等等。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爱情的基础,观念、信念、情操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学生思想未定型,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复杂的因素有科学、深刻的思考,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一致。中学生的早恋好比驶入大海的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航路,随时隐伏着触礁沉没的危险。所以,中学生的早恋,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铸成贻害终身的罪错。

中学时代是打基础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没有定向,对每个中学生来说,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各人将来将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较成熟的青年,总是先考虑立业,后考虑成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各人的思想感情将不断发生变化。中学时代的山盟海誓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中学时代的早恋十有九不能结出爱情的甜果,而只能酿成生活的苦酒。

中学生模仿性强,相互间影响较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病”性质,极易互相感染。早恋者的行为表现会成为刺激周围同学的不良诱因。在一个班级里,一旦早恋成风,就使集体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班主任必须遵循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防止早恋的发生,及时解决已经出现早恋问题。

尊重关心,正面疏导。

对于早恋的学生,绝对不能加以歧视,要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没有这种“教育爱”作为纽带,师生之间的心灵就无法沟通,本已闭得紧紧的学生的心扉将封锁得更加严密。有的班主任视学生早恋为“大逆不道”,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早恋行为就采取 “紧急措施”,如公开点名批评或虽不点名实有所指的暗示批评,勒令检查扣压信件,限期断交,等等,甚至动辄斥之为“作风不正派”、“思想品质不好”,或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或向家长告状,借家长之手严加管教。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恋迷途的学生感到压抑和苦闷,可能促使个别认识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为“殉情”而轻生,为“私奔”而出走,更多的学生则出于逆反心理,越是反对,态度越坚决,越是禁止,谈得越热火。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722900.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5
对于“早恋”,中西方均有相应的研究,现在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表明,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同学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实际上异性交往的比例应该更高,因为有些人由于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理而隐瞒事实,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认识到异性交往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中学生由于早熟确实存在一种谈恋受的意识,寻求温暖,避免孤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是他们的理由,而且我们同时也会看到一种现象,在大街上,公园里也有一个特殊群体――“书包族”、“上学族”,他们手拉拉,肩并肩,举止不当,有的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亲热,对家长和教师的劝告和指导只当是耳旁风。对此,教育者和家长心中都不免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家长和教师都在思索,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但是针对种种现象,在教师和家长思索的同时,有些学生是不是也该自我反省呢?

性成熟是自然现象,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每个人都有理智,都具有自我约束能力,都具有道德观念,中学生也是如此。有些同学过于放纵自已,任性,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这些都是“早恋”无法消除的原因。所以青少年应该有个清醒的意识:1、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学习丰富自己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而且此时每个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更要依赖家长,根本不具备任何谈恋爱的条件。2、这个时期由于每个人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水平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地依赖表面,这时对异性朋友的选择比较简单,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的选择和此时的选择会相距甚远。一个陷入“早恋”地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同学只是因为“他敢于顶撞老师,而她自己不敢”,他的形象就是由此而“高大”的。不成熟心理的结果就是不成熟的选择。3、中学生的个性品质还不稳定,还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个性品质如何把握人生的选择呢?

十六七岁是个绚丽的季节,每个人有一个美好的故事是这个季节的风景,但是请别忘记,你是人生之舟的优秀舵手,只有把握好自己,才能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中学生,请走好!
回答者: 冰蓝T透V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16 10:29
所谓早恋,即过早的恋爱,是一种失控的行为。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表明,中学生早恋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向,如果对策有力,治理不当,就能遏止继续蔓延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中学生内受性萌动的刺激,外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喜欢交友,重视友谊,男女同学喜欢在一起踏青、划船、过生日度例假,渴望交上知心朋友,可以互相倾吐内心的烦恼,取得真诚的理解,寻找心灵的慰藉,共同探讨人生的奥秘,切磋学习中的疑难。男女同学之间的这种正常交往是一种纯洁的友谊,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年轻人心理的稳定和人格的完善有着一种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种可贵的友谊应该小心爱护—大力倡导。如果把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视为“不轨行为”,如果一看到男女同学单独呆在一起,或接触频繁一些,就住“谈情说爱”方面联想,只能激起中学生极大的反感。

中学生一旦堕入情网,往往难以克制自己情感的冲动,一旦彼此表达了爱幕之情,便立即亲密地交往起来,常因恋爱占去不少学习时间,分散精力,而严重影响学习和进步。他们中的大多数对集体活动开始冷淡,对集体产生了离心力,和同学的关系渐渐疏远。加上舆论的压力和家长、老师的反对,往往使早恋者有一种负疚感,思想上背上包袱,矛盾重重,忧心忡忡。这种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

中学生的早恋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相爱的原因往往极其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对对方产生好感,等等。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爱情的基础,观念、信念、情操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学生思想未定型,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复杂的因素有科学、深刻的思考,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一致。中学生的早恋好比驶入大海的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航路,随时隐伏着触礁沉没的危险。所以,中学生的早恋,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铸成贻害终身的罪错。

中学时代是打基础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没有定向,对每个中学生来说,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各人将来将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较成熟的青年,总是先考虑立业,后考虑成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各人的思想感情将不断发生变化。中学时代的山盟海誓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中学时代的早恋十有九不能结出爱情的甜果,而只能酿成生活的苦酒。

中学生模仿性强,相互间影响较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病”性质,极易互相感染。早恋者的行为表现会成为刺激周围同学的不良诱因。在一个班级里,一旦早恋成风,就使集体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班主任必须遵循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防止早恋的发生,及时解决已经出现早恋问题。

尊重关心,正面疏导。

对于早恋的学生,绝对不能加以歧视,要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没有这种“教育爱”作为纽带,师生之间的心灵就无法沟通,本已闭得紧紧的学生的心扉将封锁得更加严密。有的班主任视学生早恋为“大逆不道”,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早恋行为就采取 “紧急措施”,如公开点名批评或虽不点名实有所指的暗示批评,勒令检查扣压信件,限期断交,等等,甚至动辄斥之为“作风不正派”、“思想品质不好”,或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或向家长告状,借家长之手严加管教。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恋迷途的学生感到压抑和苦闷,可能促使个别认识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为“殉情”而轻生,为“私奔”而出走,更多的学生则出于逆反心理,越是反对,态度越坚决,越是禁止,谈得越热火。
第2个回答  2009-01-27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
少男少女由于处在身体发育、知识和生活经验尚不充足的特定时期,故可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当发现时应当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病。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2.陕隘。
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3.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7.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青春期异性交往正误说
(一)异性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和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二)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对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旆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早恋的困惑...
初恋的中学生往往容易陶醉迷糊,他们感觉不到早恋情网的纤细和脆弱,结果常常是自食苦涩的恋果。怪不得他们从心底发出呼喊:“爱情,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
中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生理大革命”后,伴随生理的性成熟,他们心理的性意识萌生。由于强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然而年轻幼稚,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初恋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和冲动性。初恋给中学生带来的往往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痛苦和烦恼。
江苏省南通市某卫校桂慧在信中诉苦说:
16岁那年离开了父母到了卫校,开始了独立生活,由于我初次在外生活,什么都不会,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他出现了,温柔体贴,又不失男子汉的风度,我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好。
在一个晚上,他吻了我,从此我的心就没平静过。我整天胡思乱想,成绩越念越差,他很着急,让我定下心来,可我却无法控制自已。期末考试了,我万万没想到我居然挂了两盏红灯笼。成绩一向很好的我落得如此地步,我后悔了。然而那颗少女的心却总是不能平静。一个寒假没过好,除了父母的责怪,还有自己内心的不安。新学期开始了,我打算抛开一切,认真学习,可没几天,与他的接触,又使我魂不守舍,没有心思学习了。
最后,她着急地呼喊:
孙老师,我该怎么办?您能帮助我早日脱离情的苦海吗?
中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过早地堕入情网,感情的闸门打开就会一泻千里,无法控制,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像这位女生一样,分散了精力,耽误了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苦恼。
另一位山西省16岁的中学生张晓红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她那对早恋的痛苦之情跃然纸上:
我也是一名早恋的学生,早恋给了我什么呢?仅有痛苦的回忆和难愈的精神创伤.接着,她叙述了自己早恋的经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班的小a。真是投缘,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升在心头。我觉得自己爱上他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像丢了魂似的。
终于慢慢地熬过了假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很快就恋上了,我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我是一个坏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该这样做,真不该。我想这种痛苦,这种内疚将伴随我一辈子……�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谈恋爱,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因而也就不能专心志致地学习,不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像这位女生由恋爱影响双方的学习,产生了痛苦的情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过早恋爱往往还会引起变态心理。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因而不得不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备别人拆了自己的信件,防备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就必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不但身心受到损失,还会形成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云南省一个哈尼族男孩秦耀光的来信,就很明显地反映了这种心态。他在信中说:� 我在初恋,我和她都是学习尖子,老师对我俩都特别地器重,但情愫的涟漪时刻激荡着我的心湖,我害怕极了。自从喜欢上她以后,不仅夜晚躺在床上回味她的目光,甚至连考试时也还想着她。不用说,这样下去,我的成绩自然会下跌。老师和父母都会询问我,同学也会向我投来鄙夷的眼光……我越想越紧张。�
我知道早恋的危害,我和她都在理智地克制自己,但觉得这似乎在折磨自己,虽然我们都理智地互相克制了,可我俩从此走出了集体,常常各自都显得孤单和痛苦……
过早地恋爱,给中学生造成了一幕幕悲剧。造成这悲剧的根本点,就在于年轻的中学生还不能正确处理那些复杂的感情。怪不得有中学生来信说:“孙老师,我建议您写一部《中学生恋爱场》,帮助那些难分难舍的男女中学生跳出感情的漩涡。十六、七岁,还是天真无知的少男少女,稚嫩的肩膀怎能承担起这么重这么复杂的感情,我好为他们担心。作为他们的一位同学,我真想朝他们大声疾呼:“醒来吧,还躺在这不属于我们的恋爱场上的少男少女们,要知道,当您摘不成熟的果子来吃时,那味道是很苦很涩的!”
中学生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里,对异性的恋爱往往带有朦胧、脆弱、不稳定的特点。绝大多数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时代谈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后来真能结为伴侣的为数极少。
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什么是爱情、恋爱双方应该注意什么、恋爱双方应负什么义务和责任等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谈恋爱了,他们好冲动、易移情,又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恋爱时极易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学生来说,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以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自尊、自重、自爱不要轻抛感情,也不要轻易动情,同时也不要过于相信别人的感情,过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骗。
可以说,无论从自然年龄,还是生理、心理年龄来看,爱情,都不属于中学生这个年龄。但是,爱情已在中学时代发生。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使教师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关于早恋产生的原因,多数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中学生自己讨论的好,因为他们有感情体验,所以他们也最有发言权了。
山东烟台市某中学陈波的观点或许有些偏激。他来信说:
我对中学生早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简单说来两个字——幼稚。坦白苛刻地说一句:在众多的中学生恋爱中能有几个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爱”的?诚然,不可否认,有极少数人的确体会到了“爱”的内容。十六、七岁的年龄,在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异性之美,一些中学生便错误地把这种似是而非的感情当作“爱情”,待他们发现、意识到这种错误后,必然会以分手而告终。狭义的爱情概念是指男女之间的爱,由于人们对它所抱的观念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它可能是高洁的幸福的,也可能是愚蠢的、低贱的甚至是悲凉的,而在许许多多的中学生恋爱中,其结果多为后者……
看完这位中学生的来信,或许有些中学生会气愤地找他来评理。我看大可不必,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这里想说一句公道话:像这样理智、清醒的中学生毕竟不多。
北京宣武区师范学校842班刘燕铃认为“早恋”一词,是老师、家长及社会上的成年人强加给中学生的。她把那些被认为“早恋”的学生,分成了几种类型。
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异。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异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第二种是逆反型。有些学生的“恋爱”,是被某些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硬逼出来的。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俩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
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某些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第四是寄托型。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是成熟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中外少年》9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老生常谈说“早恋”》的文章,作者郭煜把早恋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
炫耀型:“青少年都爱赶时髦,攀比心重。”有些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出于炫耀、攀比的心理。
纯真型:这种情况往往女生多于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说的影响,自己也想“纯情”一番。
逆反型:中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师、家长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恋,反而会成为“催化剂”。
浪漫模仿型:模仿成人行为,求浪漫、玩潇洒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两位中学生的客观分析不无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到了中学生中,冲撞着他们,感染着他们。可以说许多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受了社会上爱情影视、言情小说的影响。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发育成熟普遍提前,出于人的本性,必然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就容易产生中学生最初的爱情写到这里,我们也许已经体会到了:中学生初恋的情网是那样的纤细、脆弱,早恋的土壤是那样的贫瘠,早恋的果子又是那样的苦涩。那么,我们如何保护中学生心灵深处那颗“爱”的种子呢?办法有一个,那就是将它珍藏在心灵的保险柜中而不要轻易地开启它,让爱的种子得到心灵的温暖和看护,它也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有的中学生已经恋爱了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感情是圣洁的,是年轻人纯真性格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让中学生学会驾驭感情的本领,而不做感情的奴仆。于是,中学生就会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摆脱爱恋之情的办法。走出这朦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以后的路还长着哩!
令人无法亲近11种心理
有11种类型的人,人格发展都有些偏颇的现象,因此无法与身边伴侣更为亲密。
1、悲情主义
这类人对伴侣是渴求的,对恋爱是疯狂的,但他们的心态上却尽有千千结,在脑筋上也是死命钻牛角尖。他们总是偏执地制造悲剧情节,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虐待狂。
2、爱自由
这类人觉得一旦感情稳定下来,就会不自由,而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或多或少害怕亲密关系。
3、博爱
这种人有点粗线条,心思不够细腻,总认为每个异性都可以做朋友,但都无法深入交往,无法体会那种微妙的“情爱”。
4、自愿牺牲者
这种人心理脆弱,以女性为多见。她们在亲密关系的每一步,都插入了自我牺牲,也因进一步的自我牺牲而破坏了可贵的亲密关系。
5、事业心过强
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往往并不真心想要亲密关系,或认为不需为此付出更多。
6、过度依恋
这种人总是赖着对方,粘着对方,把对方压得喘不过气,使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的爱情生活变得平淡单调。
7、很怕付出
这类人对爱情的看法很纯洁,希望自己的爱情完美无瑕,因此生怕受到欺骗。如何衡量是否受骗呢?就看对方是否愿意先付出自己。这种心态容易发展出一种过度挑剔并放大对方缺点的现象。
8、自卑感强烈
面对任何认为值得的伴侣,都从内心里感觉配不上,愈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对象,愈是自惭形秽,畏缩不前。他们会因为对方优点,而无端贬低自己,从而无法在亲密关系上形成突破。
9、强烈的不安全感
胎教时培养雏形,成长过程中又遭遇不断的刺激,就会形成强烈的不安全感。在没有感情交流时倒还能安然自若,一旦有了和异性产生亲密关系的机会,反而疑神疑鬼,坐立难安。
10、自私
这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己得利作为标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不允许自己为别人牺牲任何利益。
11、认为只有钱是好的
这种人把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放在一切价值之上,只认钱不认人。这类人对别人常有怀疑,深怕在经济上和别人发生任何纠葛。

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对的。
首先,你认为是早恋,很大的可能性你是怕犯错。所以,你是认识到中学生早恋是不对的。
其次,你知道是错的,但是还想知道更多的说法是吧,那说明你对早恋保持认可的态度。
对与不对在你的态度,大家的认识是不对的,也包括老师,那么这样错误总是出现在中学生当中呢?
中学生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养,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了爱慕之心,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这样的心里那才是健康的。
关键是你怎么对待你们之间的关系,要正确的对待,不要过于的依赖对方,整天不要沉醉于对方的阴影中,你知道爱一个的最高境界是为对方考虑,都是中学生,最关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那你爱慕的对方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所以你应该以你们的学习为主。
恋爱不是两个人经常在一块。

参考资料:http://www.mzrb.com.cn/news/0811/02/081102047.htm

第3个回答  2020-03-06
忘了他吧!你的路还长着呢!总不能老想着他吧。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会遇到更多更好的男孩的。
第4个回答  2019-11-18
早恋啊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