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消费观

老师让写的
寒假作业

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近七成青少年过去一年出现入不敷支情况,当中四成人会以借贷解决,主要是向亲友求助。我们认为,香港青少年普遍先使未来钱,养成过度消费甚至享乐奢靡陋习,问题比不善理财更为严重。因为这种陋习会腐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瓦解他们的生活斗志,并容易堕入犯罪深渊。家长、学校及社会应高度关注青少年先使未来钱的倾向,帮助他们制定收支计划,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香港青少年正处求学阶段,赚钱能力有限,收入来源主要是父母所供的日常零用钱,但用起钱来“洗脚不抹脚”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在物质享受挂帅的香港,充满各式各样的诱惑,父母忽视子女品德教育而以金钱、物质补偿,加上铺天盖地的名牌广告,令青少年盲目追求“潮、型、威”以满足虚荣感,彰显“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在在令青少年产生过度消费的快感和满足。久而久之,造成诸多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困扰,甚至为满足无休止的物质欲,不惜铤而走险,犯下抢劫、贩卖翻版、从事色情行业的罪行,给人生留下不光彩的一页。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香港一些商界巨擘,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坚韧刻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在艳羡他们丰厚财富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刻苦勤俭、奋斗不息的美德。

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财政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青少年的科学消费观念

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崇尚节约、量入为出。然而,近些年来,过度消费借助商品、广告的时尚视觉等对社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过度消费是一种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追求无度消费作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消费至上观念,消费就是一切,一切为了消费。它带给人们的是:今天有钱就应该拼命地花,管它明天会怎样。

在一部分人当中,传统的消费观正在被过于奢侈和透支的理念所取代,“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引领“负债消费”的潮流。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年轻人高消费的出发点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从众和攀比心理导致年轻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不断增加。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在过度消费的情况下,也许人们的物质生活会变得丰富,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会有所提高,但其所带来的许多负面效应值得警惕。近些年来煤电油运日趋紧张;钢材、水泥等基本生产资料不时涨价;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负债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的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这个道理,但有个前提,就是“适度”。不仅如此,从长远来看,这种“负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譬如建立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

从根本上遏制过度消费,必须从思想上着手,对奢侈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反思。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能源稀缺,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这样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适度消费,而非没有节制地消费。同时,“崇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消费价值观念的核心,我们要大力发扬这种传统,从思想上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即树立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观念,构建一种更丰富、更高质的生活方式。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也在不断觉悟,也许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还会有所反复,但可以肯定的是,“简朴”的生活必将是大势所趋,人类一定能达到一个“简朴”的境界。

以下是根据实地调查得到的一点资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

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7
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近七成青少年过去一年出现入不敷支情况,当中四成人会以借贷解决,主要是向亲友求助。我们认为,香港青少年普遍先使未来钱,养成过度消费甚至享乐奢靡陋习,问题比不善理财更为严重。因为这种陋习会腐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瓦解他们的生活斗志,并容易堕入犯罪深渊。家长、学校及社会应高度关注青少年先使未来钱的倾向,帮助他们制定收支计划,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香港青少年正处求学阶段,赚钱能力有限,收入来源主要是父母所供的日常零用钱,但用起钱来“洗脚不抹脚”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在物质享受挂帅的香港,充满各式各样的诱惑,父母忽视子女品德教育而以金钱、物质补偿,加上铺天盖地的名牌广告,令青少年盲目追求“潮、型、威”以满足虚荣感,彰显“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在在令青少年产生过度消费的快感和满足。久而久之,造成诸多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困扰,甚至为满足无休止的物质欲,不惜铤而走险,犯下抢劫、贩卖翻版、从事色情行业的罪行,给人生留下不光彩的一页。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香港一些商界巨擘,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坚韧刻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在艳羡他们丰厚财富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刻苦勤俭、奋斗不息的美德。

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财政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06
保定的吧,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063062.html这个网址上有。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