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球形闪电”

如题所述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记录在案的著名的球形闪电现象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从历次球形内闪电的活动情况看,它大多出现在雷雨交加的时刻或暴风雨前后,呈发光的火 球形奖,中心极亮。这种火球的颜色多变,直径通常为10~40厘米。发生球形闪电的持续时间仅在几十秒之间。它常常以每秒2米的速度作水平移动,有进停,有时停留在半空中,有时又降落地面。

科学家试揭球形闪电之迷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球形闪电预防方法

据专家介绍,预防球形闪电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防备球形闪电飘进室内;如果球形闪电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闪电一般跟随气流飘动。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闪电,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闪电引开,以免误伤人群。(综合)

德科学家人工合成球形闪电

http://www.cyol.net 2006-06-12 11:40:45

科技日报讯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成功制造出只有在雷暴天气中才会出现的球形闪电。该闪电其实是一个球形等离子体,直径20厘米,持续了近半分钟。科学家希望该试验能帮助了解这一奇异现象,并为核聚变发电站的等离子体研究提供参考。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奇特的闪电现象,直径通常为10厘米—40厘米,颜色为红色、黄色或者蓝色,持续时间也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球形闪电无孔不入,常常会从门窗、烟囱甚至房屋缝隙中悄然钻进屋内。它的出现有时会使人虚惊一场,有时却会在瞬间造成重大灾难。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如树木、纸张时,并不起火灾,但在它爆炸的一瞬间,却可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果落进水池,球形闪电还会使池水沸腾。

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这一问题已困扰了人类几个世纪。不少科学家认为,球形闪电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闪电到达地面时形成了一个球形等离子体,但其机制却依然不清楚。尽管人类在近半个多世纪中记录到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却几乎没有掌握它的任何可靠数据。

今年年初,以色列科学家曾利用微波汽化不同材料制造出球形等离子体。不过戈瑞德?伐斯曼恩等人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制造出的球形闪电与自然现象更加接近。

伐斯曼恩说:“很可能是电火花和水相互作用导致了球形闪电,因此,我们利用5000伏的瞬间高压放电,在玻璃水槽中制造出了球形等离子体。”水槽中有两个电极,其中一个利用陶管与水隔离。高压使水中出现了60安培的电流,它进入陶管并使附近的水蒸发,进而出现了由电离的水分子组成的明亮球形等离子体。尽管该球体会发光,温度却很低,放在它上面的一张纸被顶起却没有被点燃。当电流中断后,该球体持续了0.3秒,这比通常的等离子体的寿命要长很多。目前,实验室和核聚变发电站中的等离子体一般只能持续几毫秒。

科学家正在研究其光谱,论证等离子体大小、持续时间是否与电压有关。由于核聚变发电站将利用大型的氢等离子体燃烧发电,探究如何控制等离子体将帮助研发更完善的核聚变发电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13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记录在案的著名的球形闪电现象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从历次球形内闪电的活动情况看,它大多出现在雷雨交加的时刻或暴风雨前后,呈发光的火 球形奖,中心极亮。这种火球的颜色多变,直径通常为10~40厘米。发生球形闪电的持续时间仅在几十秒之间。它常常以每秒2米的速度作水平移动,有进停,有时停留在半空中,有时又降落地面。

科学家试揭球形闪电之迷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球形闪电预防方法

据专家介绍,预防球形闪电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防备球形闪电飘进室内;如果球形闪电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闪电一般跟随气流飘动。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闪电,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闪电引开,以免误伤人群。(综合)

参考资料:http://tech.sina.com.cn/d/2005-12-15/1013792859.shtml

第2个回答  2006-06-13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第3个回答  2006-06-13
大致就是楼上所说。。

呵呵,看一看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球状闪电》吧

《球状闪电》

作者:刘慈欣

本书中对球状闪电特性和行为的描写,均以真实历史记录为依据。

序曲
今天是我的生日,直到晚上爸妈点上了生日蛋糕的蜡烛,我们三个围着十四个小火苗坐下来,我才想起这事。
这是个雷雨之夜,整个宇宙似乎是由密集的闪电和我们的小屋组成。当那蓝色的电光闪起时,窗外的雨珠在一瞬间看得清清楚楚,那雨珠似乎凝固了,像密密地挂在天地间的一串串晶莹的水晶。这时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闪念:世界要是那样的也很有意思,你每天一出门,就在那水晶的密帘中走路,它们在你周围发出玎玲的响声,只是,这样玲珑剔透的世界,如何经得住那暴烈的雷电呢……世界在我眼中总和在别人眼中不一样,我总是努力使世界变形,这是我长这么大对自己惟一的认识。
暴雨是从傍晚开始的,自那以后闪电和雷声越来越密,开始,每当一道闪电过后,我脑海中一边回忆着刚才窗外那转瞬即逝的水晶世界,一边绷紧头皮等待着那一声炸雷,但现在,闪电太密集了,我已经分不出哪声雷属于哪个闪电了。
在这狂风暴雨之夜最能体会出家的珍贵,想象着外面那恐怖危险的世界,家的温暖怀抱让人陶醉。这时你会深深同情外面大自然中那些在暴雨和雷电下发抖的没有家的生灵,你想打开窗让它们飞进来,但你又不敢这么做,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你不敢让一丝外面的寒冷的气息进入到家的温暖空间里来。
"人生啊,人生这东西……"爸爸一口气喝干了一大杯酒,眼睛直勾勾地看者那一小群火苗说,"变幻莫测,一切都是概率和机遇,就像在一条小溪中漂着的一根小树枝,让一块小石头绊住了,或让一个小旋涡圈住了……"
"孩子还小,听不懂这些。"妈妈说。
"他不小了!"爸爸说,"他已经到了可以知道人生真相的时候了!"
"你自己好像知道似的。"妈妈带着嘲讽的笑说。
"我知道,当然知道!"爸爸又干了半杯酒,然后转向我,"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比如我--"爸爸指指房间里到处摆放着的那些小幅水彩画,它们的技法都很传统,画得中规中矩,从中看不出什么灵气来。这些画映着窗外的电光,像一群闪动的屏幕,"我迷上了画画,虽然知道自己成不了梵高。"
"是啊,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妈妈若有所思地说。
平时成天忙碌的爸妈这时都变成了哲学家,倒好像这是他们在过生日。
"妈,别动!"我说着,从妈妈看上去乌黑浓密的头发中拔出一根白头发,只白了一半,另一半还黑着。
爸爸拿着那根头发对着灯看了看,闪电中,它像灯丝似的发出光来:"据我所知,这是你妈妈有生以来长出的第一根白发,至少是第一次发现。"
"干什么嘛你!拔一根要长七根的!"妈妈把头发甩开,恼怒地说。
"唉,这就是人生了。"爸爸说,他指着蛋糕上的蜡烛,"想想你拿着这么一根小蜡烛,放到戈壁滩上去点燃它,也许当时没风,真让你点着了,然后你离开,远远地你看者那火苗有什么感觉?孩子,这就是生命和人生,脆弱而飘忽不定,经不起一丝微风。"
我们三个都默默无语地看着那一簇小火苗,看着它们从窗外射入的冰冷的青色电光中颤抖,像是看着我们精心培育的一窝小生命。
窗外又一阵剧烈闪电。
这时它来了,是穿墙进来的,它从墙上那幅希腊众神狂欢的油画旁出现,仿佛是来自画中的一个幽灵。它有篮球大小,发着朦胧的红光。它在我们的头顶上轻盈地飘动着,身后拖着一条发出暗红色光芒的尾迹,它的飞行路线变换不定,那尾迹在我们上方划出了一条令人迷惑的复杂曲线。它在飘动时发出一种啸叫,那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让人想到在太古的荒原上,一个鬼魂在吹着埙。
妈妈惊恐地用双手抓住爸爸,我恨她这个动作恨了一辈子,如果她没有那样做,我以后可能至少还有一个亲人。
它继续飘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它找到了。它悬停在爸爸头顶上半米处,啸叫声变得低沉,断断续续,仿佛是冷笑。
这时我可以看到它的内部,那半透明的红色辉光似乎有无限深,从那不见底的光雾的深渊中,不断地有大群蓝色的小星星飞出来,像是太空中一个以超光速飞行的灵魂所看到的星空。
后来知道,它的内部能量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两万至三万焦耳,而即使是TNT炸药的能量密度也不过是每立方厘米两千焦耳。虽然它的内部温度高达一万多度,表面却是冷凉的。
爸爸向上身手,他显然并不是去摸它,而是想护住自己的头部。当他的手伸到最高点时,似乎产生了一种吸力,把它吸到手上,就像一片树叶的细尖吸下了一滴露珠。
一道炫目的白质,一声巨响,仿佛世界在身边爆炸。
当眼睛因为强光造成的暗雾散去后,我看到了将伴随我一生的景象:像在图像处理软件的色彩模式中选了黑白一样,爸爸和妈妈的身体瞬间变成了黑白两色的,更确切地说是灰白色,黑色是灯光在褶皱处照出的阴影。那是一种大理石的颜色。爸爸的手仍旧向上举着,妈妈仍旧倾身用双手抓着爸爸的另一条手臂,在这两尊雕像的面容上,那两双已经实话的眼睛仍旧栩栩如生。
空气中有一种怪异的气味,后来我知道那是臭氧的气味。
"爸!"我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妈!"我又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我向那两尊雕像靠过去,这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时刻。我以前经历过的恐惧大多是在梦中,在噩梦的世界中我之所以没有精神崩溃,是因为我的一个下意识在梦中仍醒着,一个声音在我意识最偏远的角落对我喊:这是梦。我现在也在心里拼命地冲自己这样喊,这是支撑我走过去的惟一动力。我伸出颤抖的手,去触碰爸爸的身体,当我的手接触到他肩膀那灰白色的表面时,感觉像是穿透了一层极薄极脆的薄壳。我听到了轻微的劈啪声,像是严冬时倒入开水的玻璃杯的暴烈声,两尊雕像在我眼前坍塌下去,像一场微型的雪崩。

地毯上出现了两堆白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但他们坐过的木凳还在那里,上面也落了一层灰。我拂去上面的灰,看到它的表面完好无损,而且摸上去是冰凉的。我知道,在火葬厂的炉子中,要把人体完全化为灰烬,要在2000度的高温下烧30分钟,所以这是梦。
我茫然四顾,看到有烟从书架中冒出来,有玻璃门的书架中充满白烟。我走过去拉开书架的门,白烟散尽,我看到里面的书约有三分之一变成灰烬,颜色同地毯上那两堆灰一样,但书架没有任何烧过的痕迹,这是梦。
我看到一股蒸汽从半开的冰箱中冒出,走过去拉开冰箱门,发现里面的一只生冻鸡已经变成熟的,发出一股香味,还有那些生对虾和生鱼,都熟了,但冰箱完好无损,正发出压缩机启动时的声响,这是梦。
我身上有些异样的感觉,拉开夹克,一片灰烬从我的身上散落下来,我里面穿的背心被烧成了灰,外面的夹克好好的,我刚才更没感觉到什么。我翻夹克的口袋,手被狠烫了一下,拿出来一看,装在里面的掌上机已经变成一团熔化塑料。这的确是梦,好奇妙的梦啊!
我木然地坐回我的位子上,我看不到桌子对面地毯上那两小堆灰,但知道它们在那。外面的雷声弱了,闪电少了,后来雨停了,再后来月亮从云缝中探出来,把一抹神秘的银光投进窗。我仍木然地坐在那,一动不动,这时在我的意识中世界已经不存在,我悬浮在无际的虚空中。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窗外的朝阳唤醒了我,我木然地站起身,拿起书包去上学,我要摸索着找书包,摸索着打开门,因为我的两眼一直木然地看着无垠的远方……
当一个星期后我的精神基本恢复正常时,记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那夜是我的生日之夜,但那个蛋糕上应该只插一根蜡烛,哦不,一根都不插,那是我的新生之夜,以后的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我了。
像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的那样,我迷上了一样东西,我要去经历他所说的美妙人生了。
……………………………………
……………………………………
……………………………………下略
第4个回答  2021-03-08

闪电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闪电是什么?3D动画下解释原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