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急需!跪求!好心人来啊!

一篇文章800字题目是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最早发明的吗?这个求求好心人我寒假作业堆积如山啊!!!
我要由来和开头和结尾要符合生活条件!!!+分

初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5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

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

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

的困难所在。

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

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

环节。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

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

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

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使学生

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

初一代数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

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1)数学的

特点。(2)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3)初中数学学习展望。(4)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

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5)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

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6)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

联系。



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进数0,一次是引进分数(指

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

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

法,而现在要把“下降5米”说成“升高负5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

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正式

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

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

新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正分数→算术数集

(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

备。正式引入负数概念时,可以这样处理,例:在小学对运进60吨与运出40吨,增产3

00千克与减产100千克的意义已很明确了,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数把它们的意义全面表示

出来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这种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是经常

地接触到的,而这种量除了要用小学学过的算术数表示外,还要用一个语句来说明它们的相

反的意义。如果取一个量为基准即“0”,并规定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正”的量,与之相

反意义的量就为“负”的量。用“+”表示正,用“-”表示负。这样,逐步引进正、负数

的概念,将会有助于学生体会引进新数的必要性。从而在心理产生认同,进而顺利地把数的

范畴从小学的算术数扩展到初一的有理数,使学生不至产生巨大的跳跃感。



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

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

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另外,对于运

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

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

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尚

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

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

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

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

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

认识、进行巩固。

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

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

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

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1至1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

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

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

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

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

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这头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

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所以,小学数学第八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一要使学

生掌握算术法和代数法的异同点,并讲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二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

强把实际中的数量关系改写成代数式的训练,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使较复杂的应

用题化难为易。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

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要让学生始终参加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动,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际意

义和解题方法及优越性,这其中审题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法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

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找不出相等关系,方程就列不出来,而找出这样的等量关

系后,将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量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

代数式表示出来,方程就列出来了。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

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

于整个数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有些问题用算术法解决

是不方便的,只有用代数解法。对于某些典型题目在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出后,同时与算

术解法作比较,使学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摒弃用算术解法做应用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

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对搞好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05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数学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
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在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用“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第3个回答  2009-02-04
在这个网站中可以借鉴一下
呵呵

参考资料:http://www.hzxd.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896

第4个回答  2009-02-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