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乐府的关系

词与乐府是什么关系?
词包括乐府吗?
如果这是诗词的两种体裁,有什么区别啊?

不太明白,请解答一下,谢谢大家....

  词与乐府关系引自徐柚子《词范》,尊重原作,
  仅于部分标点有所增减。转载、引用无须通知本人。

  昔人谓词为诗余,是说犹未竟也。词当为诗歌骚赋之余。诗赋至中唐,已登峰造极,故词之兴起,其势然也!是非剩余之余,而乃辞章之精粹,韵语之精华。至其体物传神之妙,抒怀言情之微,词为之最。张炎《词源》谓:“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古人按律制谱,以词定声,故曰词。”(张惠言《词选序》,后同)沈括《梦溪笔谈》谓:“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续求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朱熹云:“古来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了许多泛声。后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朱子语录》,后同)唐之《艺文志》经部乐类崔令钦《教坊记》罗列曲调之名,凡三百三十有五,后词家所填小令如《浪淘沙》、《南歌子》,长调如《兰陵王》等,其名俱在。今之《菩萨蛮》、《忆秦娥》、《望江南》、《长相思》诸调,本唐人之诗。王灼《碧鸡漫志》云:“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乐》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协律者作歌。”故唐人之曲调,即诗歌也。

  唐自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作,至温庭筠始有专集《握兰》、《金荃》。专以长短句汇集成编者,始自五代赵崇祚之《花间集》,其后宋之《尊前集》及《草堂》、《花庵》、《乐府雅词》、《绝妙好词》相继以词选出现,依调填词,词学大盛。王安石谓:“古之歌者,皆先为调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时《侯鲭录》引)当时之所以称为曲子、乐府、乐章、笛、谱、琴趣,有从声乐而名,有从器乐而名,其曰诗余、长短句,又从体制篇章而名,是从声乐、器乐而名在先,从体制、篇章而名在后。综合二者为一谓之“词”者,当以《乐府雅词》为以词名集这始。

  北宋晏殊《浣溪沙》之“一曲新词酒一杯”,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之“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之命名,逐渐为词家所公认。从而创调日多,倚声日繁,而词运蒸蒸日上。溯其渊源,起于中唐,兴于五代,至宋而止于极!寻章摘句,无非诗歌骚赋之余声,减字偷声,亦是宫商角徵之遗响。大晟元音,唱和朝野。“古者诗与乐合,而后世诗与乐分;古人缘诗而作乐,后人倚调以填词。古今若是其不同,而钟律宫商这理,未尝有异也。”(方成培《香研居词麈》,后同)按律填词,故曰“词”,先作词而后协律,是自度曲。

  词自兴起至繁盛,后世尝推阐其谊云:“夫论文学之始者,厥为风谣,风谣之兴,必资三者,一曰歌辞,二曰音乐,三曰舞蹈。歌辞以宣其情,音乐以象其声,舞蹈以表其容,三者协和而后文之为艺也始精,其古人也始力。泛观往古众制,惟乐府为能兼之;而词者,乐府之正传,有其长而通其变也。故能发人情之秘奥,通众理之精微,济诗歌之绝运,开戏曲这先河,可谓兼包众美者矣。”(刘永济《词论》,后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4
汉代乐府诗 定义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新乐府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 ,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809) ,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