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注意了:赤藓糖醇有负作用?

如题所述

渴望甜食是吃货们的本性,毕竟甜甜的东西真的会让人开心。但添加糖吃的太多,却不利于健康,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发病风险。
为了能更健康点的享受甜食,代糖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糖精钠、甜菊糖苷、木糖醇等。其中赤藓糖醇近几年可是大火,已经成为了代糖界的网红,备受大家欢迎。
可是最近,权威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一篇研究,给了赤藓糖醇重重的一击——可能提高心脏病风险,这让很多小伙伴不知所措。这到底是咋回事?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里,比如蘑菇、西瓜、梨、葡萄等农产品以及葡萄酒、清酒、啤酒和酱油等发酵产品,含量最高可达0.13%。
现在工业上用的赤藓糖醇主要以葡萄糖为生产原料,利用解脂假丝酵母或从梗孢酵母或类丝孢酵母经发酵转化为赤藓糖醇,再通过精制等工艺得到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晶体产品。
赤藓糖醇的甜度是蔗糖的60~80%,能量系数为0千焦/克,甜味纯正,没有后苦味道,并且我国《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也提到,目前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可在乳及乳制品、糖果、焙烤食品、饮料等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平时我们经常会在无糖饮料中看到赤藓糖醇的字眼,它在我们的生活里一点也不陌生。
赤藓糖醇怎么了?
在以往的研究中,赤藓糖醇的安全性被广泛认可,早期研究还暗示了其潜在的好处,包括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报告的抗氧化潜力,糖尿病患者饮用含赤藓糖醇饮料4周后内皮功能改善。后来,多个国家都批准其可在规定的食品中使用。
虽然赤藓糖醇近几年发展很快也备受大家喜爱,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日权威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篇研究就提到了关于赤藓糖醇的负面作用。
该研究提到:赤藓糖醇可显著增强胶原依赖性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栓形成,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相关,包括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或中风。呼吁对于赤藓糖醇,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性研究。
不过,虽然这份研究打了赤藓糖醇的脸,但咱们也没必要太担心。
研究中主要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要研究对象,他们每天赤藓糖醇摄入量多达到了30克以上,研究中也是让健康受试者在饮用赤藓糖醇甜味饮料(含30克赤藓糖醇,与单罐饮料相当)后监测餐后赤藓糖醇血浆水平。
而我国无糖饮料中含有赤藓糖醇的量大多在1~4%。
再有,任何只谈毒性,不谈剂量的行为都是不靠谱的。
关于长期吃赤藓糖醇对健康的影响还没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担心赤藓糖醇的潜在危害,那就别每天都狂炫,或者经常喝含有赤藓糖醇的饮料,偶尔解馋还是没问题的,比如每个月1~2次。
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以尽量避开配料表含有赤藓糖醇的代糖食品或饮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