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1”是什么理论?

如题所述

很久没回答问题了,问题直译是“i+1”理论 不知道啥意思 给你找的东东 看看吧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i+1”理论。我认为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服务于我们教学将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i+1”:公式“i+1”中的i表示学生当前的水平, 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即语言的就近发展区。Krashen认为,“学生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也就是说,学生习得英语的途径就是通过“可理解”的语言的输入。如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是i+0或i+2及2以上的内容,就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i+0的内容太容易,i+2及2以上的内容太难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怎样做更符合“i+1”理论呢?

一、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i+1”的内容必须是能够理解的。可以理解的内容,学生才能把输入的内容变成吸入的知识。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由简而繁,逐渐提高。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选择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此外,教师可以使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Wh-起首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教师使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How起首的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作解释,表达自己的意见。综合下来,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可以利用“Wh-问句”进行简单的询问了。

二、英语课堂容量加大。我们知道英语学习中有一个“沉寂期”,我们不知道学生获得多少语言输入和训练来结束这段沉寂期,但是我们相信大量的“i+1”内容的输入一定能够缩短这个“沉寂期”的。张思中老师提出的“四步教学法”中坚持的集中识词与“i+1”理论不谋而合。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 )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操练课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25%,而学生自由指配的时间是75%。所以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讲解时间,想方设法以学生的操练代替讲授,使学生通过操练内化语言知识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