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三首古诗和注释

1.清明
2.回乡偶书
3.宿新市徐公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其诗在晚唐成就
  较高。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4、遥指:指向远处。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篱落:篱笆。
  2.径:小道。
  4.阴:树叶茂盛成林的地方。
  5.急走:快速奔跑。
  6.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成阴:篱笆和小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5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