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

有人说,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中国古代时上呈现缺席的状态。

请给一些 关于她们命运、地位等的资料。

PS:
不要网址,
内容有价值即可,不要不对题的答案!

一、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无论诗词杂剧,还是小说传奇,女性一直是各类文学体裁、文学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命运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概括地讲,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形:

l、社会制度的牺牲品。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氓》中塑造的弃妇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古代妇女所遭受的沉重打击和不幸命运。诗中的弃妇是一个痴情、善良、勤劳、刚强的女性,可这样一个贤惠的妻子最终竟落得被丈夫抛弃并被家人嘲笑的悲惨遭遇。该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所处的被动低下地位。而明代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自尊自爱、宁折不弯的刚烈女子,她身处社会的最下层,在长期的妓女生活中受尽欺凌。当她苦心经营终于从良后,得到的却是被欺骗、被买卖、被遗弃的结果,直至走上了以死抗争的道路。杜十娘的悲剧从情节上讲也许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事实上,这偶然又是当时社会环境所滋生的必然。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会地位,是最终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

2、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美女往往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伴随着王朝的更替、权力的转移忽上忽下、忽死忽生,甚至对历史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她们仅仅是政治斗争、权位之争的工具,自身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翻开史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无一不是如此。

元末明初罗贯中笔下的貂蝉(《三国演义》),是一个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美女,却无辜地被卷入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成为司徒王允除去董卓的政治工具。应该说,王允的连环计是成功的,除去暴臣也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这一切却是要用貂蝉的青春作为代价才能换取的,貂蝉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除此之外,《吴越春秋》中的西施形象,与此也是异曲同工,以爱情与青春作价,换取了勾践争霸的成功,而昭君出塞和亲、贵妃命丧马嵬,无不唱响美女为政治献身的哀歌。

3、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一直是渗入女性肉体与灵魂的毒液,桎梏着妇女的肉体,麻醉着妇女的灵魂,是奴役、压迫中国古代妇女的罪恶工具。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揭露礼教对妇女残酷毒害的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形象。《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讲的是汉代末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女子嫁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为妻。夫妻两人感情很好,但焦母却硬逼着焦仲卿把刘兰芝休掉,焦迫不得已,只好照办,以待时机成熟重新聚首。但刘兰芝被送回娘家后,其兄长便逼迫刘兰芝改嫁,刘兰芝在与焦仲卿见最后一面时,约定同死。两人死后,灵魂不灭,化成一对鸳鸯。刘、焦为爱而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这就是他们的思想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不能从残酷的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成了礼教的牺牲品。

二、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思想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l、经济上不能独立。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如《诗经·氓》中的弃妇,对爱情倾注了全部感情,在年长色衰遭到抛弃后对负心人态度虽然很决绝,但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所以只能回到娘家,由于在娘家没有经济地位,又受到兄弟们的嘲笑。从深层次讲,她的爱情和婚姻的悲剧是自己没有独立经济地位造成的。更多的女性由于父母双亡,家庭破产而沦为男性买卖的对象,成婢、成妾、成妓,都是没有经济地位的必然结果。由于丧失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妇女不得不成为男子的奴隶与玩偶,这也是封建宗法约束女性的有力武器。

2、政治上没有地位。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乾坤正位”便成为规范男女的理论基础。“女主内,男主外”,这种分工模式无疑给女性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为,男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长了才干,成为财富与权力的拥有者,而生活于其中的妇女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定的角色,处于从属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妇女无权的隐忍的经历,形成了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偏见。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这又把妇女摒除在政治之外。

3、礼教上奴化教育。封建礼教轻视女子的智育,认为“多识字,有损无益也”,有的竟认为“妇人识字多海淫”。正是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剥夺了妇女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使她们没有思想,惟礼教马首是瞻。与此相反,礼教异常重视女子的“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即所谓“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这些礼教纲常,无疑给当时的女性们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使她们长期安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特别是到了宋代,由于朱熹等人的推波助澜,对女性的约束与限制更加严格,“男女授受不亲”、“笑不露齿,行不露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深为当时的妇女所崇尚,成为奴役妇女的有效工具。

三、对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思考

中国古代妇女长期处于受压迫、受屈辱、受摧残的悲惨境地,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要避免妇女的悲剧命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保证妇女独立的经济地位。

经济是基础,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家庭生活中,即使妇女在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但如果她们没有经济地位,没有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必然会导致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和人身上的依附关系,给妇女的命运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导致悲剧性的结局。

2、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赋予妇女平等的社会地位。

要从法律上保证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地位,维护妇女的合法权利与特殊权利。只有让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全面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婚姻家庭中享有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的解放。

3、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有效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打铁仍需自身硬,妇女解放首先是妇女自己的事情,妇女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改变妇女命运的最重要途径。只有妇女整体素质提高了,她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就要求广大妇女们必须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与社会实践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的时代新女性,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业绩、树立新形象,从而成为真正的“半边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6
谁说古代的女孩命不好,其实作为女孩,生在古代远比现代幸福。
看看现在的女孩,从小就要受教育,上小学开始,熬夜,补课,一直到考大学,毕业后,还要去就业,整天都是各种烦恼。
反观古代的女孩,从小大都是家教,不用上学,完全可以享受天真无邪的童年,长大了,也不用上班。根本没有就业压力,也不用过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也只要能找到如意郎君,就可以了。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