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素材运用指南之技法: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技法讲解】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是作文素材创新运用的重要方法。所谓“逆向思维”,又叫“逆行思维”或“逆转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在运用素材时要反其道而思之,突破思维定势,从常规理解的对立角度甚至容易忽视或遗忘的角度切入,去展现情节,阐发新见解,这样便能独辟蹊径,创出新境界,收到化腐朽为神奇、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既然正面写作是主流,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那我们就应不按常规出牌,从素材的反面入手,从其否定对立面入手探究引申探究,破除习惯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往往能出奇制胜,写出精彩。

例如作家狄马发表在《金融博览》中的一篇文章《勤劳是一种美德吗》写道: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外婆家,见天亮以后外婆为我们煮饭,觉得很奇怪,就问道:你们怎么在白天吃饭啊?外婆也觉得很奇怪,反问:你们吃饭不在白天,难道在黑夜啊?我说:我们一天两顿都在黑夜。外婆一听这话,就扑簌簌掉下泪来,哀叹说:你看这世道!把娃娃都搞得分不清晨昏了。她说的“分不清晨昏”,指的是我们那时的生活状态。父母天不亮就到生产队的梯田或坝梁上挖土,一直要干到半夜才能回来。我们这些孩子就只能跟着大人的作息,凌晨四五点吃一顿饭,半夜里再吃一顿。时间长了就以为凡是饭都要在黑夜吃,白天吃反而很奇怪。

当然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付出就有回报。母亲在这一年被评为劳动模范,队长捧着奖状来到我家,说了好多表扬的话,大意是说,你妈妈是全村最勤劳的妇女,你们长大了应该向她学习。但奇怪的是,母亲一点儿也不高兴,队长一走,她就抱着我痛哭起来,哭完后说了一句:别听他胡说!什么勤劳!他怎么不勤劳?

从此我就知道,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勤劳,一种不勤劳;而有的人的勤劳对自己毫无好处。成年后,我对一切叫人“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的说教充满警觉,正是得益于生活所赐。在我看来,一种劳动如果不能体现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那么它就只对领导者有意义。一个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愿意牺牲自己的享乐,做一件在他看来十分必要、十分有价值的事业,与一个人在棍棒的驱赶下,完成一桩力所能及的工作以维持生命,是有本质区别的。

勤劳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和弘扬的。然而阅读这一部分,我们却感受不到作者对“勤劳”美德的赞美。特别是母亲的哭诉,更让我们感受到文章是一种针砭,是对“勤劳”的一种另类见解,即:不能“体现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的勤劳,不仅不是美德,而且是背离人性的,新颖别致。作品这种表达效果的产生,就在于作者巧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来展现生活中的素材,不是从他人的角度,而是从劳动者本身的角度来分析,这和人们长期以来对勤劳固定的思维常规模式有所区别,因而它所掩盖的东西也便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自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换位思考,从素材的对立面入手探究立意。

人都是有思维定势的。面对同一素材,人们往往会受传统习惯、知识经验的影响,对材料形成习惯性或从众性的理解。而运用换位思考,从素材的结果、旁侧或对立面入手探究,会使过去一直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一下子变得陌生、新鲜,从而开拓出一种全然不同的思维视野,自然会新意全出。

例如针对道路拥挤、交通堵塞的社会现象,于坚在《南方周末》发文《过路的是人,不是汽车》中写道:

媒体说起堵车,只提汽车被堵,从来不提那些被汽车堵住的自行车道、人行道。向高档机器致敬,为尊贵马达让路。步行族最没尊严,经常被汽车溅得一身污水,吸废气、咽狂灰,喇叭命令他们让路,仿佛只是忍气吞声、白占路面的贱民。最窄的路面走着最多的人。我们的规则是从汽车如何便捷的角度去考虑,而行人交通也是从汽车优先的角度考虑。舆论在讲交通的时候总是指责步行者,其实在道路上最霸道的就是汽车。难道不是吗?

如果交通规则不仅仅是简单地以汽车的通为标准的红绿灯,而是考虑到行人、老人、残障人士、学生、儿童、自行车、电动车也要通,他们如何通,他们的通与汽车的通不是一种通,他们的灯不是一盏灯就可一了百了。如果交通规则只有汽车的规则,成千上万扶老携幼的步行者就不得不为自己钻交通规则的空子,通过钻空子来更人性地修改交通规则……我想,事到如今,红绿灯为什么总是在大多数时候是被视而不见,恐怕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素质问题。是否人们本来就具备人的素质,而红绿灯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人的素质?

这里作者谈治理拥堵社会现象,就采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技巧,突破了传统的观点和认识,从设置红绿灯和道路交通规则入手,站在行人的角度分析探究这一素材,一扫批判行人素质差的观点,说明设置红绿灯应考虑“人”而不是“汽车”,见解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自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激赏。

需要注意的是,“反弹琵琶”不是无章法地弹,也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反弹求异。运用这一技法一定要符合情理,掌握分寸,经得起推敲,以不违背公序良俗为前提。这样的反弹才会使作文立意有新鲜感。

【范文引路】

富豪只借一美元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

“请问先生,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这个西装革履的来者。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噢,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耸了耸肩,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犹太人接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债券,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当然,当然!”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经理疑惑地看着眼前的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