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 国家是从哪一年开始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实行分配的

请附相关文件

1996年。《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在1996.01.09由人事部颁布,同时正式实施。

中央在1985年就表示,要改革大学生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 1987年,首次出现大学毕业生分配后被退回的“寒潮”,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凸显。

到了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2007年4月,随着西藏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延续了50多年的毕业分配制度,终成往事。


扩展资料:

毕业分配的缺点

1、统得过死,包得过多,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不能事先了解、互相选择,容易造成人才配置与岗位的不适应,不利于调动三方积极性。

2、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有接收的义务,没有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否需要,全部按计划分配,容易在造成人才积压浪费的同时,又难以得到急需人才的指标。

3、对学校来说,统一分配毕业生,割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结构可以不考虑社会需求,教育效果难以得到实践检验。

4、对学生来说,一进校门,就捧上“铁饭碗”,成了当然的“国家干部”,毕业即就业,缺乏学习动力;分配时,处在“听天由命”的被动地位,无法按自己的能力、特长和爱好选择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分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1998
一.现状

自从1998年国家真正对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以来,很多大学生感到找工作越来越难了。2005年,国家真正开始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北京开始招大学生当村官,但少有人应。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06年中国新招大学生400多万,应届毕业生400万左右,而1998年新招大学生才200多万,应届毕业生才不到200万。按中国亿人口计算,我国大学生比例不过16%,与欧美国家相比落后极多。那么,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这么快,而大学生却找工作越来越难了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7年恢复高考后大学生的分配体制。那干十年,中国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大学生的分配去向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但从92年开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实行。而从96年开始,在211学校并轨改革开始后,原先的计划分配体制已开始无法继续运行,因为政府机构开始精简,事业单位开始裁员,国营企业开始私有化,工人开始下岗,已无力再大规模接收大学生,国家开始允许私营企业接收的大学生落户口,到98年,70%以上大学生需自主择业了。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从2002年开始,考研出现热潮,留学掀起高潮,因为很多大学生看到,人才市场上大专文凭不值钱,本科文凭很普遍,研究生还尚可入眼,海归最吃鲜。于是,大批大学生选择不就业,而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但仅仅到了2004年,就连研究生、海龟也要和大学生一同抢工作了,MBA也不再好使,而成了处关系的学习班。

而据笔者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供求不平衡: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当成商品,学校是生产大学生商品的生产者和供货商,各企事业机关单位是需货商,现实是:需货商在中国有1000余万家,商品三年期存货有1000万个,现货每年有三四百万个,供大于求。

2. 质量不平衡:中国现有大学生生产商2000余家,但名企仅占2%40家左右,大量生产商的产品是机械式、理想式、学者式,仅有少量是复合式。

3. 需求不平衡:沿海区现在是供大于求,西部区是供低于求。但现实是:商品大量积压在沿海区。

4. 倾销情况严重:许多优质品因竞争激烈而降价,造成中国商品大量倾销,难卖还不值钱。

5. 商品结构不合理:许多社会需求的商品,如策划师、广告人、房地产评估师、物流师等新兴商品,正规生产厂并不生产,而被民办生产厂供应,导致量与质往往不足。

二.与欧美对比

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与欧美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资金:

1)中国:主要靠国家财政;

2)欧美:主要靠社会捐助。

2. 教育方式:

1)中国:重成绩、求文凭、填鸭式;

2)欧美:重素质、求实践、引导式。

3. 就业:

1)中国:分配→自主

2)欧美:自主

4. 管理:

1)中国:封闭→半自由

2)欧美:自由

有一个故事,2002年秋天国内一讲师到某市中学演讲,讲“全球条件下的家庭教育”,试图说明对留学低龄化不必大惊小怪,但被一个少年打断反驳说很多少年留学生到国外水土不服,生活无法自理,不但学不到知识还染上了坏习惯…没等他说完,家长和老师就把他拖了出去,还打他让他道歉,但他不道歉,跑到楼顶要跳楼,是这位讲师给了他一个喇叭,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完,他才幸免未求死。

还有一个故事,第21个老师节时,一分国家级教育杂志封面上有一个大字号标题《人民教师,无尚光荣》,有一君小学生打电话给编辑部说“无尚”应该是“无上”,接电话的妇女编辑称,这篇稿子是新华社的通稿,领导讲话的原稿也是这么写的,所以尽管她们刊载时也觉得不对却没有改,小学生回头问老师,那考试时写成“无尚”会给分吗?老师说:“要是那个领导或那个编辑阅卷可能会给分,要是我阅卷就不给分。”

而在韩国青州的历史博物馆,一边展览出土文物,另一边展览的则是复制品,在这一边,你可以随意把玩甚至敲敲打打,而在中国,没一家可以这样“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7
大中专毕业生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是1996年取消的。
毕业生分配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按国家的需要和毕业生本人的情况,由主管分配工作的部门将毕业生分配到适当的地区、部门和岗位上去工作。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指按照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合格的高等学校毕业之研究生、大专生、本科生和中专毕业生。对国家计划外的毕业生,国家实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和管理。
第3个回答  2009-03-07
2003年
具体资料找不到,但是99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市场化了,从2003年开始也就是扩招的第一批应届毕业生,国家就开始不包分配
第4个回答  2009-03-07
国家是从2001开始,对当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实行分配的,我正好赶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