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墨子韩非他们的思想或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如题所述

1、老子:他认bai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du“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zhi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dao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

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3、墨子: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

“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4、韩非子: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5、孔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6、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扩展资料: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回答:
老子: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
孔子: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墨子:兼爱、非攻;
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他们的思想都是治国安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心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10-13
1,孔子初创儒家学派时,提倡“礼”、“仁”
“礼”是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仁”是孔子提倡的最高的道德标准
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又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标准.
儒家学说是不断发展的,历经数千年,被融入了不同的含义.但“仁”还是儒家核心思想
2,法家:以法治国,时移而治,中央集权.
3,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除了尚贤非命,都湮没了,因其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因为当时战争在各国之间发生了将近300年,这使得当时政治格局十分动荡,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因此有一定知识的文人就由此引发自己的思想,以拯救黎民百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