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道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0
论语的道理: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知道一件事物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这句话表明了兴趣对于求知和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和工作最好的老师。
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自《论语·子张》。

笃:忠实,一心一意。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去思考,做到这两点,仁就在其中了。这句话说明了求知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方法。
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出自《论语·子张》。
仕:做官。做官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儒家讲求积极入世的态度,学习和入仕都是很实用的,两者不可或缺。
四、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出自《论语·宪问》。

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孔子认为,即便修养达到君子这样标准的人,他们还有时会违反仁道;但是小人是绝不可能做到仁道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仁慈之心。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绝不可有害人之心,同时更要谨言慎行,处处防备小人在背后加害自己。
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出自《论语·公冶长》。
凡事一定反复思量,辗转数次,然后才施行。这句话说明了谨慎做事的重要性。凡事经过多次思考之后,考虑问题就会全面、周到,不至于鲁莽行事,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大。
六、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不仅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然后才能相信。这句话说明了“观其行”的重要性。
七、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出自《论语·里仁》。
讷:语言迟钝。敏:迅速,灵活。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迅速。整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难免保证自己的话没有闪失,一旦遇见心有不满的人,就会被人抓住话柄。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的人,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有那点儿说话的工夫,倒不如多做点儿实事。
八、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出自《论语·为政》。

对于要说的话,先实行之后再说出来。无论中外古今,总有一些人喜欢吹牛,理想非常远大,但实际做起来却不是光说说那么容易了。
后再说出来,这样才有说服力。
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出自《论语·卫灵公》。
聪明的人既不会错失应该结交的人,也不会去说不该说的话。这句话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些人可以和他讲真话,但怕得罪他而不和他讲,这就对不起人,是不对的。而有些人却无法和他讲真话,对他讲真话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得罪他。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说的时候,就直言相告;不应该说的时候,就缄口不言。
十、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出自《论语·子罕》。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这是孔子立身处事的自律戒条和准则。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要认真审视自己,找出自身存在的这些小错误,并引以为戒,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