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的水总是不很清澈 为什么呢

换过滤崩了啊
前两天还好好的 就是我门这的地图鱼病了 我们用了庆大霉素以后 水就特别混了 好像里面有好多不透明的絮状物

鱼缸里的水总是不清澈,原因在于鱼的养殖密度和物理过滤上。

1,养殖密度,一公斤水一公分鱼的概念,不是绝对的,不能去生搬硬套。

2,困水是必须要做的步骤,如果水困不好,那么在三五天之后,肯定会有一个浑浊阶段的。

3,鱼缸里最好加装干湿分离器,这样子物理过滤,才能为生化过滤扫清道路。

4,鱼缸会出现小白点或者小杂物,是物理过滤出了问题。比如:水质老化,滤棉需要清洗,过滤棉的质量问题,都是最基本的原因,不能有效地滤除鱼缸的杂质。

5,还有就是鱼有病了,导致身体粘液脱落,并且污染水质,所以就会浑浊。

对于水质老化等问题,只能通过换水去解决。而对于其它的小毛病,就需要去排查,滤棉和物理过滤,结合鱼儿的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去综合处理。

拓展资料:

鱼(鱼种)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原因如下:

1.物理性浑浊:也就是能够肉眼看见的微粒漂浮,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缸内颗粒性杂质过多引起的水体混浊叫做物理性混浊,水的颜色是发白的,可以清楚看到颗粒状的东西。一般在开缸初期最常见,主要是由初期使用的是新滤材,其脱落的大量的颗粒性杂质和短小纤维等异物会造成了水体混浊。然而这种浑浊并不可怕,只要通过放入细棉或者是缩小滤孔可以解决。

2.化学性浑浊:这是指放入化学试剂(主要是指药品)、净水剂等引起的水质混浊,比如放入高锰酸钾多了。颜色为紫色,少了就是粉色。这样的浑浊是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来解决的,因此新手在养鱼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就下药,这对水质和鱼儿都是没有好处的。

3.生物性浑浊: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混住,一般表现为鱼缸的水混沌不清、给人雾朦朦的感觉,这是最常见的浑浊,这样的浑浊需要了解到产生的原因,才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扩展资料:

要定期检查过滤系统

1.如果是箱外过滤器,在清洗后,一定要把水管接好。注意,水泵既可以过滤箱中的水,也可以抽光水族箱中的水。

2.经常检查从过滤器流出的水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堵塞现象。此外第一层阻隔污物的生物绵或滤芯要经常清洗,定期更换。

3.活性炭要定期更换。

4.定期清洗蛋白质分离器内的污物。

5.定期清洗过滤器。

参考资料:鱼缸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1、有一个好的过滤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过滤系统好的话,水流动的快,一些脏的排泄物也就被过滤的快,切记,过滤系统要每天二十四小时开着,不能开一会,关一会。

2.要经常清洗过滤棉,因为脏的物质第一时间经过的是过滤棉,所以保持过滤棉的清洁是很重要的。

              

3.在喂鱼的时候尽量少喂一些油腻的食物,并且吃多少给多少,不要使鱼缸里的食物剩的太多,即使剩下也要及时捞出来,不然水会很快变得浑浊起来。

4.换水的时候事先把水的温度调到最适温度,不能冷水和热水一起加入再使水的温度变到最适温度。

5.要经常换水,不管你的水还是不是清澈的,你都要定期的换水。才可以保证水质适合鱼儿生存。

拓展资料:

活生物石的应用

设置和维护活生物石(活珊瑚礁岩)是建立一个完美海水水族箱的重要条件、。这些活的“石头”,只要给它们一些时间,这些活“石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无数的藻类和生物都将会重新生长,使得小型珊瑚礁石生态再度变成独立完整的生物圈,借着活珊瑚的存在,水族箱会更容易养殖海水观赏鱼和海洋生物,为什么会如此,我们仍在研究,但它确实很有作用,这才是重要的。

这些活生物石是海底取上来的珊瑚礁岩,上面存活有大量的海洋生物,放入水族箱内可以产生原来在海底时的自然生态生物。但是,这些活生物石在采集、搬运、运输过程中,遭遇日晒风吹,与空气接触之后,就使许多活生物死亡,若不经处理直接把它放入水族箱内,这些死生物的残骸便需要在箱内硝化分解,在刚建立的水族箱中硝化系统根本没有足够的硝化细菌来硝化如此大量的污染源,这样就会使水质变坏变成白浊,甚至还有臭味产生。

故使用活生物石需要经过妥善的包装运输和适当的清洗整理才行。我们在最初的4~6星期中,每周定期用喷水器清洗活生物石,将清洗干净的活生物石放人才是安全的。或者用晒干的生物石,冲冼干净再放入水族箱。总之,采用活生物石是很重要的,但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

参考资料:鱼缸-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鱼缸里的水不清澈的原因:

    物理原因

大多数来自被分解的鱼便,未消化的植物纤维和无机盐等。鱼缸开缸初期和草缸开缸初期,以泥开缸水色普遍发黄。这是因为我们的水草泥用前很干燥,在缸内被水泡的前几天,泥表皮不断粉化,这就造成了浑浊微黄。

2.生物原因

就是水质中的微生物在营养富化的水中大量繁殖。这里的我将分为两种生物浑浊:藻类浑浊和异氧细菌浑浊,大多数还伴随着这两种的共同浑浊。

拓展资料:

1.给鱼缸加过滤器,比如玻璃环、陶瓷环、生化球等都配合过滤器使用, 或者是使用过滤筒,过滤桶可以直接把滤材装进筒内,但是价格偏贵一些,一般在200块以上。鱼缸大的的可以在缸内种植水草,水草可以吸收水中的一些物质使水体澄清。另外鱼缸中放底沙也可以起到澄清水质的作用。

2.可以多放一些玻璃环,玻璃环上面有很多看不见的微孔,适合于消化菌居住,另外不要常洗过滤棉,或许上面有很多消化菌,也可以买消化菌液,能使消化菌产生的更快.消化菌是需要养的,过滤不能停,除非缸里有水草和砂,不然停了过滤的话消化菌就会大批的死去,水草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所以有水草还是可以停一下过滤的.

3.鱼缸水因为大量喂食、排析物和鱼身上的分秘物的产生,会有愈来愈多的有机质积累,这些有机质废物会凝聚、附着在缸壁上,而大量的都悬浮在水中或沉于底砂上。由于水温连高,有机物会加快腐败,导致混浊度增加,水质变坏,溶氧量明显降低,氨增加。水变得十分浑浊,鱼在这样的水中生活极易得病,甚到死亡。

在鱼缸中建成一个生态过滤系统,进行有效的生态过滤,将有机质分解,就可以减少这些附着物的产生,不仅将水中的固体废物过滤清除,使水体变得十分清澈,水质稳定,还可以有效减少鱼病的发生。 

百度百科 鱼缸(装活鱼的鱼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有多种可能:

    底沙不干净,里面混有太多的鱼类粪便,以及你喂鱼时的残饵。导致水体里氨氮含量始终过高,即使硝化菌也没有消化不过来。
    建议:用虹吸法清理底沙,再换一些新水。

    可能是水循环系统里不干净。过滤棉,过滤槽,生物球等等。道理一样,清洗一下。过滤槽其实每周都要清洗的。

    如果水体呈黄绿色,有可能水体富含藻类。有两种方法搞定:生物法,买些小虾或螺丝。化学法:用0.1-0.2ppm的硫酸铜直接秒杀,顺便还能给你水体杀杀菌。你可以测一下PH值,应该偏酸性。可用小苏打调节。

    要想保证鱼缸水质清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运行有效的生态过滤系统,其中包括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通常的机械过滤只能去除固体污物,而溶于水中的还有大量的,如蛋白之类的有机物是无法滤清的,只有靠生物过滤系统才能完成。

    鱼缸里的水会因鱼类的粪便、食物残渣、水草腐叶而受到污染。将水中看得见的悬浮物过滤掉,使水保持清澈透明就已达到目的,其实这仅仅只是过滤的初级功能,我们通常称之为机械过滤。

    现代的观赏鱼缸过滤应是同时具有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有时还需要物理过滤。其中生物过滤尤为重要。

    生物过滤,是通过附着在滤材上的细菌,将溶解在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物理过滤则是利用某些材料特有的吸附功能使水净化。物理过滤只在特殊情况下短时间使用,如为了去除水中的剩余药剂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