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第八册数学教学计划

如题所述

五年级(下)新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教材总体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分数,分数加减法,方程——这三单元的内容对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

统计与概率: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与以前的实践与综合的重心不同,涉及到的做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重视。

(二) 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材的许多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现实与学习的联系,也能更好地学习。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各单元教材说明

(一)分数

1、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分数单位,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2)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3)知道什么是互质数,什么是最简分数,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知道分数与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5)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分数的应用价值。

(6)在认识分数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单元特点:

(1)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突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重视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3)让学生经历对分数的探究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突出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分散教学难点。

3、教学提示

(1)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活动,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注意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紧紧抓住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4)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二)长方体、正方体

1、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的面、棱、顶点的感知与分析,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从实例中理解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表面积的含义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并形成表象(1 m3,1 dm3,1 cm3,1 m3),感受体积(或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生活中解决有关问题。

(5)�能综合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其应用价值。

2�本单元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1) 加强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加强了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视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4 ) 重视渗透“等积变换”的思想的教学。

3、教学提示

(1)�重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眼、耳、口、手、脑并用,要注意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的表象支持,让学生在对具体实物或模型的认识和描述中,丰富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实际观察、剪拼、测量和比较中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几何体积的计算方法。

(2)�本单元需要大量不同形状与规格的教具和学具,要善于从身边寻找和发现教具和学具,教师示范并启发、鼓励学生用废旧物品和材料,加工改造成教具和学具,为本单元的教学做好教具和学具的充分准备。

(3)�要重视比划与估计在本单元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学生的用手比划面、棱、顶点,体会“平行”、“相对”和“相邻”的位置关系与特征,通过比划帮助学生建立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观念。在具体计算之前,对形状、表面积大小、体积大小、结果可能是高一些还是矮一些,预先做一些估计后再进行测量或计算,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4)�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重视探索过程,一定要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让他们亲自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在充分的交流、分享甚至争辩中,理解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特征和计算公式,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三)分数的加减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带分数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掌握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加减法,并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3)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4)感受分数加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问题。

2、单元特点

(1)注重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3)教科书内容贴近生活,现实性、趣味性强。

(四)方程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和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了解等式和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法。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解简易方程。比较熟练地解答含有一个或两个未知数的方程。

(3)�研究生活中简单的情境关系和数形联系,明确含字母的式子、等量及等量关系的意义。运用合作、探究和实践等方式,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探究等式的特性和方程的变换特点。

(4)�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和构建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在探索等量和方程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按事件发生的基本顺序进行数量关系提取和思维模型的加工,将生活事理关系与数学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

(6) 根据已有的基本问题解决的经验,用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体验方程思想在较复杂生活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热情。

2、单元特点

学习1�突破方程的传统设计

方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传统的教科书都采用的是用四则运算的基本关系和几种常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作为解题的基础和列方程的基础。这种处理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没有存在什么大的问题,学生也能掌握和运用。但是,把它放在整个数学领域,就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小学教科书中的方程从解答依据到列方程的思路,都与中学的教科书内容不一致,学生到初中还要重新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知识和技能。本教科书采用新的理念,突破传统观念,既遵循四则计算的意义列、解方程,以便适应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又用方程核心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型,先等量与等式,讨论出等式的性质,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第三学段的方程学习打好基础。

(2)�突出方程的生活背景

(3)�突出方程的核心思想

(4)�突现方程的应用地位

3、教学提示

(1)�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

(2)�加强学习过程的学生的指导

(3)�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

(4)�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创造

(五)折线统计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含复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报刊、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出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事实与趋势

2�本单元编排特点

(1)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上,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关信息,作为学习内容和研究的素材。例如从网上获得“非典”的统计表,从电视中获得“非典”的条形统计图,从报刊资料中了解到某地污水处理厂发展的数据统计等,从而落实《标准》提出的“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2)将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及透过数据信息对实际现象的分析或预测放在重要的地位。例如,例题与习题中让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说一说从折线统计图所了解的信息,并作出一些预测与建议、在课堂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手比划一些具体生活常识中数据的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等。

(3)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比如,由条形统计图的作用的局限引入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绘制的基础,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绘制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基础。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来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与价值的体会与认识。比如,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时,由世人皆知的“非典”事例引入,要体现随着时间的推延新增病人的数量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的应对措施,此时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又如:以去九寨沟旅游为例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选择外出旅游时间,考虑天气是必要的,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教学提示

(1)�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恰当地引入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新知识产生和学习的必然

(2)�注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量的本质及其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4)�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发展性领域目标逐步达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