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满意度分析模型

如题所述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专家学者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其中,奥立佛提出的 “期望一实绩”模型和情感模型,韦斯卜洛克(Robert A Westbrook)和雷利(Michael D Reilly)提出的 “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模型、ACSI理论模型是较著名的几个模型。

1.“期望一实绩”模型

1980年,奥立佛提出了如图1-2所示的 “期望一实绩”模型。奥立佛认为:在消费过程中或消费后,顾客会根据自己的期望,评估产品和服务的实绩。如果实绩低于期望,顾客就会不满意;如果实绩符合或超过期望,顾客就会满意。1982年,美国学者邱吉尔(Gibert A Churchill)和塞普纳(Carol Surprenant)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期望和实绩都会影响顾客对期望与实绩比较结果的主观感受,也会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

图1-2 “期望一实绩”模型

2.情感模型

根据奥立佛的观点,满意度是顾客在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产品和服务没有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超额满足顾客的需要而引起的顾客情感反应),在消费过程中或消费后,顾客会根据自己的期望、需要、理想以及其他可能的实绩标准,评估产品和服务。顾客对实绩的评估结果,以及顾客对评估结果的归因,都会影响顾客的情感,顾客的情感会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此外,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杰亚特(Rama.K.Jayanti)和杰克逊(A.Jacks)指出,顾客很难根据某些具体的属性评估服务实绩,因此 “期望一实绩”模型并不能全面解释顾客满意度的形成过程。由于顾客亲自参与服务过程,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在衡量顾客满意度时应参考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反应。芬兰学者李佳得(Verouica Liljaneler)和斯占得克(Tore Strandvik)也发现,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奥立佛在不断完善顾客满意度定义的基础上,于2000年提出了如图1-3所示的顾客满意度形成过程模型。

图1-3 顾客满意度形成过程模型

3.“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模型

美国学者韦斯卜洛克和雷利于1984年提出了“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模型。他们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自己感觉中的产品和服务实绩与自己需要的消费价值(需要、愿望、期望)进行比较之后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产品和服务的实绩越符合顾客需要的消费价值,顾客就越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实绩越不符合顾客需要的消费价值,顾客就越不满意。但是,韦斯卜洛克和雷利的实证研究方法存在一些的错误。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他们提出的 “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会直接影响顾客满意程度”的假设。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汪纯本于1990年在美国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991年,美国学者梅耶斯(James.H.Myers)对 “期望一实绩”模型和“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模型”进行了一次比较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实绩和期望之差相比,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更大。1993年,斯普兰(Richard.A.Spreng)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感知的价值差异对顾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实绩与期望之差对顾客满意程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4.ACSI理论模型

ACSI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即顾客满意度同顾客在产品购买前的期望和在产品购买中及购买后的感知有密切关系,并且,顾客的满意程度低或高将会导致两种基本结果: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ACSI使用的是一种由多重指标(问题)支持的6种潜在变量组成的模型(图1-4)。

图1-4 ACSI模型

ACSI的模型显示在6个潜在变量中,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和顾客对价值的感知是3个前提变量;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顾客忠诚是3个结果变量,前提变量综合影响并决定着结果变量。展开来说就是,顾客满意度是由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经历中,产生对产品质量和价值的实际感知,并将这种感知同购买前或使用前的期望值作比较而得到的感受和体验所决定的;若顾客满意度低就将导致顾客抱怨以至投诉,而顾客满意度高就会提高顾客的忠诚程度;如果重视并妥善处理好顾客的投诉,化解了顾客抱怨,同样可以提高顾客忠诚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