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如何看待《屈原列传》中,张义的欺骗行为?
50字以上.
主要要评价张仪(上面打错字)这个人

张仪是纵横家,主张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最强,秦国统一最大的障碍就是齐楚联盟。楚国疆域广大,齐国又为山东富国,二国一联盟,齐国军队就有了很大战略纵深,楚国也可与齐国合兵抗秦。看似牢不可破的联盟,秦军武力确实一时难有好办法,为秦所用的张仪用政治欺骗来破坏齐楚联盟,军事上难以取得的成果往往在谈判桌上敲定。张仪与楚怀王的交易是政治交锋,政治上欺骗是难免的,战争中不也有兵不厌诈嘛?谈判上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利益搞政治讹诈是政治家的智慧。张仪巧妙的避楚锋芒风化瓦解齐楚联盟,在谈判桌上诈赢楚国,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政治手腕相当高明。政治上谁被欺骗,他只能怪自己在政治上稚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5
政治是不能用道德标准去衡量的,张仪所谓的欺骗也只不过是各为其主,为秦王尽忠,为秦国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
第2个回答  2009-02-27
见于史籍记载,楚国为了争霸中原,与中原大国联姻的不少,其中与秦通婚,尤为突出。双方频频出嫁迎娶,“合婚而欢”,成为秦楚关系史一大景观。楚女宣太后和华阳太后,不仅在沟通两国关系方面起过作用,而且在秦国地位显赫,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宣太后, 姓,楚公族出身,约为楚宣王、楚威王盛世时人,嫁与秦惠文王(关337-前311年)为妃,号 八子,生子稷(则)、显与忄里。在秦惠文王在位的二十七年中,正当楚威王和楚怀王前期楚国强盛时期,秦全力东向攻打三晋,所以秦、楚关系尚较缓和。但自公元前319年楚等五国助公孙衍为魏相、逐张仪而行“合纵”之策后,秦、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友好相援而改为紧张相抗。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秦国经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攻三晋又连连得手,楚国已感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战国策·楚策》),故对秦转而采取防范和对抗政策。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十一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楚等五国伐秦,楚怀王被推举为纵约长,但楚怀王不力,各国又不齐心协力,秦迎战于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五国军队皆败走。楚怀王的举棋不定和软弱无力,暴露无遗。秦于是对楚文武两手,步步进逼,先取巴蜀,“得蜀则得楚”,从大江上游扼挖荆楚,以震慑楚国;又使张仪诳楚,许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而使楚“绝约于齐”,斩断与齐联盟,孤立挨打。楚怀王果然中计,先绝齐后又攻秦,结果被秦大败于丹阳和蓝田,楚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不久,秦惠王卒,子荡立,是为秦武王。在秦惠文王执政时期, 八子只是一个一般的妃子,是秦楚和好的“使者”,不可能在秦国政坛或在秦楚关系中发挥什么作用。
秦武王在位不过四年即与孟说(力士)举鼎绝膑而死。秦武王无子,国人迎为质于燕的 八子之子稷(则)而立之,是为秦昭王(一作秦昭襄王,前307年-前251年)。 八子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号)。秦昭王年少,太后听政,以楚人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以木云里疾为相,控制了秦国军政大权。魏冉的将军之职,为秦置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不过,这时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秦武王诸弟争立,武王母(惠文后)、武王后及大臣拥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与宣太后、魏冉对抗,内乱三年不止。公元前305年(秦昭王二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乱”遂平。宣太后封同父弟 戎为华阳君,封子显为高陵君、忄里为泾阳君,形成党亲专政的格局,威辱全国。秦国原来重用客卿制的传统被打破,这也是宣太后独具胆识之处,以其强有力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
宣太后及其弟魏冉、 戎毕竟是楚人,所以在国家初安后,即采取了亲楚和楚政策。第一,楚围韩之雍氏,韩求救于秦,宣太后不肯发兵,而是遣使者入韩,诉之利害关系,不了了之。第二,公元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刚平“季君之乱”,即“厚赂于楚”(《史记·楚世家》)。宣太后为秦昭王娶妇为楚,楚亦娶女于秦。这件事影响很大,《史记》及有关史籍均有记载。如《屈原传》说:“秦昭王与楚婚”。《楚世家》、《六国年表》等则说,楚迎妇于秦。冯永轩《史记楚世家会注考证校补》引黄式三说:“楚迎妇于秦,秦迎妇于楚,盖互为婚姻也。”引凌稚隆说:“楚往迎妇,与前约婚姻相应。”可见秦、楚媾和,恢复了“合婚而欢”的传统关系。在充满血缘纽带色彩的奴隶封建制社会中,双方通婚往往是政治手段的补充,所以秦与楚通婚,表明了宣太后不忘故国、竭力构建秦楚双方正常关系的良苦用心。第三,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二十五年),秦昭王与楚怀王在黄棘会盟,这也是一项很有诚意的行动,因为黄棘在今河南南阳南,冯永轩《史证楚世家会注考证校补》以为在今河南新野东北,可见秦昭王风尘扑扑,翻秦岭,越武关,几乎是到了楚怀王的家门口来会见这位楚国的国君的,而且决定把上庸归还楚国。原来楚经丹阳、蓝田之败后,已“亡地汉中”,而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则是汉中要地,位居汉中中心,现归还,原秦惠文王、秦武王签应归还楚之“汉中之半”或“汉中”地的诺言,几经周折,现在终于兑现了,这显然是宣太后影响下的秦、楚两国关系实质性改善的大事。第四,次年,即公元前303年,韩、齐、魏三国鉴于楚国背纵约而亲秦,就联合起来共同攻打楚国,楚国孤立,遣太子横到秦国去做人质,向秦国求救。秦派客卿通率兵救楚,韩、齐、魏三国军队才撤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