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何会衰亡?

如题所述

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史记·ç”°æ•¬ä»²å®Œä¸–家》


齐国最后一任国君是齐王建,齐国的灭亡可以说是山东诸侯中最没有骨气的一个国家,因为齐王建面对秦军进攻,没有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齐国把齐王建迁到了共地,而齐国也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看到齐王建的表现,不少人那是相当失望,所以就把齐国灭亡的原因都扣在了齐王建的头上,其实齐王建昏庸无能固然是一方面,但却不是全部的因素,而用人政策出现了问题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齐国君主与其他诸侯会盟


而齐国用人政策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归根结底是尊贤与用能出现了分离,导致了任人唯贤政策的夭折。


齐国尊贤用能的用人政策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田氏代齐之后,成立了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笼络天下贤能之士,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这个组织再后来的发展中,却变了味道,变成了类似于智囊形式的“学术机构”。


齐威王时期齐国处于内忧外患,而齐威王本人也能称得上贤君,所以他任用了一大批有才之士,而且也很注重从稷下学宫中选用人才,但是到了后来危机解除之后,齐国日渐强大,齐国君主开始骄傲自大,而渐渐地也听不进稷下学宫中人才的治国良策,更不会任用他们为官。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齐国依然高举着“尊贤”的旗帜,但实际上朝堂之上却呈现出人才凋零的另一番景象,尊贤与用能在齐国后来君主的治国策略上走向分离。


齐国的古长城


而在这种人才政策的影响下,渐渐地齐国统治者在治国上也渐渐地只注重“能”,而忽略了“è´¤”,一个人有能力对于治国固然是好事,但是倘若失去了贤作为基础,那么这种“能”对国家的发展,只会有害无益,而后来田齐朝堂中田婴、田文当权,则是对此的明证。


正如《史记·å­Ÿå°å›åˆ—传》记载: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到了齐王建时期,齐国的朝堂之上已经无人才可用,宗室贵族牢牢把持着朝政,此外,他又听任君王后专权,后来又把政权交给了后胜,彻彻底底疏远了贤臣,齐国最终不战而亡,被强秦所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用人政策是否得当,在齐国数次兴衰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齐国最终的灭亡之路上,齐国数位君主在用人政策上的频频失误,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这也难怪,当我们把导致齐国灭亡的“锅”全抛给齐王建的时候,他会忍不住大声呐喊:这个锅不能全由他背,不过齐国的灭亡却对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警示作用,那就是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国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6
因为齐国没有和其他的国家合作,他只是来用土地和钱来换取和平,所以齐国就衰亡了
第2个回答  2020-04-06
齐国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造成的,其中晚年的齐闵王,骄暴、好色、好乐、穷兵黩武,不听谏言,所以不得民心,加速了齐国灭亡。
第3个回答  2020-04-06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时候,所选用的是一种长期侵略的方式。一面选择交好一面选择慢慢的去蚕食与自己敌对的国家。
第4个回答  2020-04-06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之所以衰亡,其原因在于,齐国当时被国内的权臣田氏给篡权夺位了,而篡位之后的田氏却没有办法好好的治理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