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自缢身亡呢?

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朱由检作为皇帝为什么不亲自披挂上阵,和敌军决一死战,万一消灭敌军,胜利了呢?为什么不试一下就选择自缢呢?

崇祯皇帝为了君王殉社稷,不甘受辱于贼子。于是决计自杀。李自成军队攻破北京,崇祯拔剑出宫,先逼死皇后,手剑杀了几个贵妃,又砍向长平公主,对他叹息:“尔何苦生于帝王之家!”长平公主用手臂挡住,幸免于死。最后崇祯仓皇跑到景山一颗树下,自缢而亡。
另外,崇祯皇帝刚上来的时候打算中兴大明,宵旰宴食,励精图治,结果天下却越来越乱,最后弄得亡国。崇祯皇帝自以为断送了明朝三百年江山,无面目见祖宗,所以以死谢天下、谢万民,死时披发覆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3
崇祯皇帝之所以不跑,是因为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攻破了北京城,他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在绝望无奈之际,他只能以上吊自杀这样的方式来殉国。对于崇祯帝来说,上吊自杀是唯一保全皇帝尊严的方式。
  明朝中后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内有无休无止的政治斗争,有党派林立,宦官擅政,更有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外有虎视眈眈的后金政权,明朝到了崇祯帝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可以说明朝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崇祯帝最后将生命结束在了煤山的一棵老槐树上面,他用这样的方式保全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点骨气,也保全了他身为亡国之君最后的尊严。崇祯帝之所以上吊,是被形势所逼。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逃跑,想过要东山再起,可是李自成的大军在他犹豫不决之中已经兵临城下,崇祯帝想逃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他自知自己落到李自成的手中也是难逃一死,与其被人俘虏,屈辱的死去,还不如选择自杀殉国。如此一来,还能够让后人在想起自己这个亡国之君的时候,多几分的敬仰与怜悯。追问

即使身边无一人可用,他为什么不亲自披挂上阵??万一消灭敌军呢?大明朝不就保住了吗?即使没能全歼敌人而战死,也不会没有尊严啊?

追答

祯皇帝最大的缺点就是其不具备一代英主的品格,虽然不是昏君,但是,崇祯有个致命的弱点,做事优柔寡断,没有杀伐之心!所以造成文臣为了自保,在危险时刻倾力相助,武将不拚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帝王之术而滥用或不用之,对官员缺乏根本的信任和体贴,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甚至不顾其死活,为人严酷、苛刻、喜怒无常,因此崇祯才无法看清朝中根本形势,而步步乖戾。先是诛杀魏忠贤这个宦党首领,但同时又未任命新的替代力量使东林党人或文人集团坐大难以辖制;接着对一些有能力的重要将领或贬或杀,难以做到用人不疑,而是稍有过错即予严惩,使众多武将与其离心离德很多人决心投降后金;最严重者竟然缺乏起码的智慧和判断,根据只言片语的证词就将屡战屡胜的战神一级人物——袁崇焕凌迟处死,其智商是多么地弱啊!崇祯是历史上少有的中了敌人反间计而自毁长城的君主之一,此种人仅是披着皇帝的衣裳但绝无帝王的睿智和胸襟。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在国库中尚有几千万两白银,在王公大臣中更是搜挂到几万万两,然而在剿匪和御外战场上到处是缺饷很长时间的部队,如此缺乏给养之部队欲求不败可能吗?而吝啬的特色却使崇祯手里赚着大批财富舍不得予人,皇帝与大臣互相算计、各守私财以应付庞大开支,这种不合人道之行为注定使国家在危难时难以自我救赎。崇祯狠则狠矣却不会用霸术,危难时机文武官员守财不捐即无办法终使国资不足、军饷难备,导致前线老是缺乏足够实力。崇祯在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完全有时间南渡南京而避其锋却被一帮腐儒缠住不离,因此一旦被攻破城池整个大明伤筋动骨再难有起色,此所谓无帝王之智与力者也全被大臣辖制窝囊透顶。

北京最后被攻破并非强攻而破,是有内官投敌开城门所致,可见崇祯的不得人心到何种地步!总之,一手好牌被崇祯打得稀烂,枉自生自帝王之家,换作稍微贤明一点的人根本不必是朱元璋之类开国大雄,或许还可以短命的维持些许年!崇祯皇帝就是个历史笑话,明朝多笑话皇帝,所以老闹笑话。这也许是当时以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汉族文化、当时家天下的政体所决定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必然,并不是一人之力所为,所以后人当个教训就好。

第2个回答  2019-01-13
当时情况不是你想的那样,明朝可以说没出几个良君,相反,各种胡作非为的君主倒是出了不少,崇祯也就是你说的朱由检是难得的明君,奈何他前面几个皇帝荒淫无度,国库亏空,奸佞当道,说白了就是已经内忧外患了,你就算把李世民朱元璋刘邦刘秀武则天治理当时的明朝,都救不活了。
当时崇祯自继位起,励精图治,更是没一次缺席早朝,颁布了各种利国利民的措施,奈何大明朝积弊太多,无力回天。
当时敌军攻破城门时,朝上已经没有一个大臣了。崇祯觉得自己罪过太大,无颜面对先祖,就选择自缢于香山之上,以发盖面。追问

你不光博学,文采也好,

哦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13

在最关键时刻,崇祯皇帝高呼“来人!”,已经不管用了 - 文武百官都跑光了 ...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极为典型,而有极具讽刺意义的事情。坊间人称,树倒猢狲散

追问

即使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应该孤身奋战啊?万一消灭敌军呢?

第4个回答  2019-01-13
同项羽一样,害怕失败带来的一切后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