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基层信用社主任 详细�0�3

如题所述

浅谈如何任用好基层信用社主任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XX 信用社 XXX 目前农信社进入新一轮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时期,乡镇信用社面临业务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做好一个基层信用社主任对各项业务指标的完成及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就如何当好农村基层信用社主任和清收不良贷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与领导和同仁们分享,不当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 关于基层主任的任用。 从现实情况看,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统一法人以后,乡镇信用社不再是一级法人,对信用社主任的任用和管理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任的位置不稳定和短期行为,按照三年轮岗五年出社人事管理制度,信用社主任连续任职的少,绝大部分乡镇信用社主任更换频繁,从安全角度调离本社可以防范风险,但大面积的更换信用社主任对业务发展存在一定影响。首先人生地不熟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发放贷款和组织存款渠道狭窄,有的还从原乡镇带客户, 清收贷款情况不熟,管理员工难度较大。其次对信用社主任的后顾之忧缺乏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对多年任乡镇信用社主任,工作成效显着,为信用社作出贡献的人,到了内退年龄和一般员工待遇一样,特别是像我一样好几个常年担任基层主任的老员工现在编制问题还没有解决。在位时是信用社主任,不在位时什么都不是的, 对信用社主任这个位置责任大但缺乏“安全感”,搞得好能继续干,不好的可以随时被免掉,让少数信用社主任从心态上感觉不平衡,从而寻求补偿心理,进取心和打基础管长远的观念淡化,影响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一个乡镇信用社经营的好坏从客观上讲靠制度决定,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信用社主任的管理水平。如何任用和管理好乡镇信用社主任,我向联社提三点建议。 建立本土用人机制。人熟是个宝,农村信用社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始终根植于农村,而农村不同 城市,农民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天然形成的狭隘意识认为想办贷款总认为找熟人方便,还贷款亦如此,而信用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信用社选择一个本地人做当家人,可以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一是从业务拓展上, 可以通过熟人组织资金、营销贷款,由于是本地人熟人多,亲戚朋友人脉广,可以运用各种资源开展业务,对各村组情况相对熟悉, 对本地农户生产经营情况比较了解,对借款户的情况清楚,经常走村串巷,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方面也容易找人好做工作。二是从内部管理上,经过多年才能培养一名信用社主任,本地人任主任对信用社员工知根知底,可以用人所长,通过各种关系帮助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精神。三是从自身工作生活上,家在本地,吃住方便,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工作,不当走读生,同时可以照顾家庭,把家庭兼顾好更有利于促进工作。 建立社政联动机制。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必须依靠地方党 委政府的支持,近几年乡镇信用社分社多大撤销了,原有的农户联络员被解聘,信贷员减少,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大,农户贷款户多额小分散清收难度增加,信用社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建立良好关系。信用社主任要把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制度化,经常请示汇报,争取在加快业务发展与支持地方经济的结合点上取得政府重视和支持。一是离城区比较近的乡镇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补偿款可以存入信用社。二是卫星乡镇和经济比较活跃的乡镇在招商引资企业上可以为信用社带来储源及融资客源。三是农业乡镇的各种财政补贴可以由信用社代发。四是产业大户及涉农企业通过政府推荐可以及时到信用社贷款实现社农政多赢。五是政府支持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可以优化信用环境。 建立补偿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信用社主任可以借鉴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对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信用社主任卸任后, 任期内有业绩或政绩突出,经审计无个性问题的,可以适应给予经济或政治待遇,对优秀的信用社主任在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予以关照,提高信用社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信用社主任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为信用社长足发展干事创业。另一方面,对信用社主任任期内,要结合农村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岗位补贴,体现农村和城区的区别,农村的条件相对比城区要艰苦,要让信用社主任想到农村去,争到农村建功立业,真正让农信社留得住人才。 二、 不良贷款的清降。 不良贷款的清降问题是当前所有社普遍存在的头痛问题,我 认为不良贷款的清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责任性不良贷款清收难。(二)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三)村集体以及政府修路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五)因走死逃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六)因过去办理的抵押手续不建全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七)抵债资产变现难、损失大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八)因信贷人员走逃或开除而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清收问题亟待有效地解决,从以前清收不良贷款的方式方法看,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就如同一个人得了病,总吃一种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一样,所以,必须在不良贷款清收的问题上出奇招妙策。在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同志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就曾提出“打人民战争”采用“人海战术”,曾对我们的革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在对待不良贷款清收问题上,不妨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先辈的战略战术。 一、打破各社自己清收和责任人清收的模式。由于现在实行的责任贷款,各社自己清收和责任人清收存在一定的困难,人员少、力度小,责任人清收积极性不高,效果很低。我认为,首先对于每月反弹的不良贷款各社信贷员都积极催收,但是不是每笔贷款都能按期收回,对于各社遗留的老大难贷款需要由联社组织各社信贷人员和不良贷款责任人成立专门的清收大队,人员至少在 15 人以上,分为两个组,联社挑选精明强干的人员任组长。 然后逐社的对不良贷款进行逐户清收,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利用人多势强,造成轰动效应,使借款人在缺理、畏惧、面子上等产生思想上的必须还款的认识,以达到清收效果。 二、联合司法诉讼,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于农村信用社的诉讼贷款,最多的说法是“赢了官司,收不回来钱”。为什么呢?因为法院执行的开支费用较高,导致执行力度小,特别是在家庭财产执行和对当事人的处理等问题上,执行人员没有积极性,或者是得过且过,最后,使一些借款人产生了起诉执行也没怎么着,不疼不痒的,这使他们产生了能赖就赖、一拖百了的思想,以致起诉终了法院和信用社也没有看到钱。要加大执行力度怎么加大?一是使用法院的公车加油,对执行人员给予就餐补助;二是实施奖励执行,也就是按执行收回不良贷款金额的百分比给法院提取奖励,调动起司法执行的积极性,调动执行人员的干劲。 三、对有故意逃废债嫌疑的顽固者申请执行强制执行,杀一儆百。这样,不但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而且,也警告了其他存有侥幸心理的借款人。这样,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吃到了苦头,就会影响到许多人,对偿还信用社贷款不敢懈怠。 四、新官不理旧账造成清收真空。一是责任追究错位。按照信贷管理制度,信贷人员轮岗调片时稽核部门应对其贷款进行专项审计,界定责任,对于正常贷款进行交接,确定接收人为清收第一责任人,交接人为贷款责任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能真正贯彻下去,致使包片信贷员一边担心原责任贷款无人替其清收, 落得逾期追责处分,一边担心新环境,条件不熟,无法放开手脚,无暇顾及前任贷款清收工作。另外,由于农信社信贷员调动频率低,县级行社未能形成完善的轮岗调片考核机制,导致责权利失衡,接收人由于绩效考核与过去挂钩较少或者不挂钩,不得不忙于发展新客户,不愿也不想替前任清收贷款。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实行责任交接,新旧责任人交接应实行制度化、书面化,对于信贷员调离时,应与现任信贷员签订责任贷款交接书,由联社稽核部门监交。旧信贷员负责提供其责任人贷款的全部信息。并且实行责任划分,各承担50%责任,新信贷员负责按季清息和到期催收。该笔贷款新信贷员清息倒本后,责任全担。那笔担保有问题,经联社确认后,新信贷员不承担50%责任,责任全部划转旧信贷员,有联社勒令旧信贷员催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