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嵩明法界寺的作文(500)字

写嵩明法界寺的作文(500)字

法界 寺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 嵩阳一小五年级296班 胡凌睿
指导教师张晓丽
法界寺坐落在灵云山东麓,是嵩明县著名的佛教圣地,史料记载法界寺建于公元936~947年。20世纪50年代,因为人们将佛教文化和封建迷信活动混为一谈,盲目地对寺庙等佛教设施大肆破坏,于是法界寺遭到严重破坏,房屋倒塌,佛像损失殆尽,仅存遗址。现在我们看到的法界寺是1989年在遗址上重造的了,虽然不是原模原样的法界寺,但它在人们心中依然还是一个佛教圣地,是人们信仰的象征。
法界寺共有3道门,分别是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三天门过了就进入法界寺的寺庙区域了,大约50米左右就有一个寺庙,有大雄宝殿、地藏菩萨殿、月老神庙、三清观、药王庙、观音殿等诸多庙宇。在这些庙宇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神态各异的罗汉和笑眯眯的弥勒佛……在大雄宝殿内,正面有三尊庄严的如来佛,他高大肃穆,让人仰视;在如来的背面有一尊千手观音,她有上百只手,还有很多个表情不一的脸,真不愧为“千手观音”这个称号。周边的墙壁上有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各个表情生动,有超长腿的大力罗汉、力大无穷的降龙罗汉,还有把手伸到房顶上的长手罗汉。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地藏王菩萨殿,看起来好像和其他的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你知道地藏王的传说,你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传说地藏王很早就可以成佛了,但是他拒绝了,他说了这么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人间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正义感,让我对他产生了敬佩之心。
法界寺除了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外,它还是一个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在法界寺后门的附近,有一条直通山顶的道路,一共有1700多个台阶。爬台阶的时候,耳边是远处传来的悠扬钟声,一路走来,就只有呼吸声和树叶沙沙的声音一直陪伴在你的周围。山间鸟栖虫居,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响,鸟儿、虫儿一起演奏着“自然交响曲”,鸟儿在吱吱地歌唱,翅膀拍打着节奏,虫子啾啾地配合。但如果是在傍晚一个人爬山的话,胆小的人就会觉得有点恐怖了。如果这时候再有人跳出来吓他的话,呵呵,估计是要滚楼梯的。楼梯爬完之后是一段只有红土的山路,如果你想看更好的风景,就必须沿着这条山路一直爬到山顶,在这里可以鸟瞰嵩明的全景,在晴天的时候,就只能用美极了来形容了。
法界寺同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们游玩的地方。爬山之余,孩子们可以在大雄宝殿前面的池子里喂乌龟、金鱼,在大雄宝殿的右边,有一块大概50平方米的水泥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经常有孩子们把这当做自己的游乐场,玩得非常的开心。在健身器材的旁边,是一个供人休息的庭院,院子里有一座高大的假山,一股清澈的泉水从山中流淌下来,穿过庭院一直往下流淌。在假山的旁边是一个纯木头建造的亭子,散发着迷人的木香。庭院里花草丛生,坐在这里的人谈笑风生,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仿佛来到人间仙境。
法界寺,一个佛教的圣地,也是一个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好地方,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爱护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9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