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和内涵的关系是什么?它对事物的思维是什么?

如题所述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制造和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些特有属性,而其外延,就是具有这些特有属性的事物,如屈原、曹操、李白、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比规律它的具体内容是“内涵扩大,外延就缩小;反之,内涵缩小,外延便扩大”。可以用逐渐增多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来逐渐减少概念的外延,如“学生——大学生——女大学生”,这个方法叫做概念的限制法。也可以用逐渐减少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来增多概念的外延,如“女大学生——大学生——学生”,这个方法叫做概念的扩大法。
在思维过程中要做到概念明确的最基本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要保持一致。
以上供参考。追问

有个小问题再问一下:知道行动去做必然知道内涵。这里面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一下

可以吗?

追答

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
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不满意吗?“内涵和外延成反比例关系”,这个说法并不恰当,或者说只在一定的领域、研究范围内成立。当知道行动去做心然知道内涵,这是赋予新内涵不是逻辑学上的“内涵”,而应该看作是赋予了新内容新形式新活力。

更正:必然知道...

追问

同一领域的事物,概括外延引发内涵,是不是想法太荒缪了。

这样想对吗

追答

因为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性的对象。

概念的种类 1. 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所谓的单独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唯一无二的事物。如 “北京”这个概念表示了一个唯一无二的地点;普遍概念就是这样的概念,它的外延,可以包含许多的事物。例如 “国家”这个概念。   2.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森林”、“舰队”;非集合概念,就是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树木”、“军舰”。   3. 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就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就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前者如“人类”后者如“非人类”。 4. 相对概念与绝对概念 相对概念就是反映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的概念;绝对概念就是反映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前者如“原因”,是与“结果”相对而言;后者如“杜甫”。

概念间的关系 1. 全同关系,即所有a都是b,同时,所有b都是a。 2. 上属关系,如果所有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 a与b就有上属关系。或者说a与b是属种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或上位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或下位概念。也可称为真包含关系。 3. 下属关系, 如果所有a都是b,但是,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就有下属关系,或者说a与b是种属关系,也可称为真包含于关系。 4. 交叉关系,如果有的a是b,而且,有的a又不是b,而且,有的b又不是a,那么,a与b就有交叉关系,或者说,a交叉于b。 5. 全异关系,又称不相容关系,如果所有a都不是b,那么,a与b就有全异关系。 (1)矛盾关系:同一属概念下两个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其外延之和等于其上位属概念之外延的概念间的关系。如“全属”与“非金属”,其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它们的上位属概念“元素”的外延; (2)对立关系,又称反对关系,是指在同一属概念下两个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其上位属概念之外延的概念间的关系。如“红色”与“白色”,二者的外延之和小于其上位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追问

哦知道了我的想法是错的

追答

不给个评价吗?

追问

我就是想问我的想法对还是错?错的离谱吗

追答

在思维中,要做到概念明确,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然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要保持一致。谢谢评价。

矛盾的同一(或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而同时又是有争议的范畴之一。所以也不能说你是完全错的。

追问

谢谢你,也有一定道理,但大神的说法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1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而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含着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而它的内涵包含着一切平行四边形所共有的“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   
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广,则其外延愈狭;反之,内涵愈狭,则其外延愈广.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是“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而“菱形”的内涵除了这两条本质属性外,还包含着“四边相等”这一本质属性.“菱形”的内涵比“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广,而“菱形”的外延要比“平行四边形”的外延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这种依存性只适用于具有从属关系的那些概念,即只适用于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中的那些概念(如菱形的外延包含在平行四边形的外延之中).追问

大神说完采纳你的答案

追答

以学习为例,正所谓举一反三,若内涵为一,外延即为三者是也。

追问

有个小问题再问一下:知道行动去做必然知道内涵。这里面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什么?

说完采纳你的答案

对不起,我有点笨

追答

你不要用采纳威胁我,这个已经彻底变成一个哲学问题了,不想把回答变成论文。
你何不先研究一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呢。

追问

对不起

追答

没关系,手机打字很慢也很累。

追问

我的想法不知道对与错,请大神看看

同一领域的事物,概括外延引发内涵,是不是想法太荒缪了。

是不是错的离谱

请大神赐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21
举例说,如同知与行,知就是内涵,按所知且认可的标准去行(实践)就是外延(当然按知而行分为好坏和对错)。又举例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交,你爱你的亲人,这是内涵,然后你将你里面的爱付诸行动,切实的去做在他们身上,这就是外延或谓之“外化“。
若是论到其他的,总的来说,如果与人无关,探讨孤立的内涵外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人,也没有谁会研究和实践这些。追问

先有知再有行吗?

追答

是的,是先有知才有行的。作为人这种生命存在,他与其他生命本质不同的是,他首先是知道自己存在,然后知道在自己这种存在之外的其他的存在存在,也知道其他存在跟他自己这种存在之间的关系和关联。他有了自身的确认然后才有付诸外延的行为。

追问

同一领域的事物,概括外延引发内涵,是不是想法太荒缪了。

这样想对吗?

这段话对吧

追答

这段话的回答其实也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哲学是科学吗?是。因为哲学是科学的前端,科学是实践的,是付诸行动的,而哲学是问问题,是思考。如果把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用内涵外延的关系讨论,哲学是内涵,科学是外延。
但同时,哲学又不是科学。因为哲学所探讨的范畴,是超越科学的。因为科学所能研究探索的,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也就是物质的,可见的,有形的感官可以解除的部分;而哲学不仅仅包含了这个部分,还包含了形而上的部分,就是不可见的,非物质的,无形的,例如自由,幸福,情感,灵魂,美等等范畴。并且,科学只能研究重复出现的事物,哲学则不,哲学探讨的范畴远超过科学。
如果你了解过“原子论”你就会知道,原子论不是科学家提出来的,而是哲学家,那时候还是哲学的猜想,后来才付诸实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