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江南有那么多美誉?

如题所述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有着人间天堂之美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更是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挥撒笔墨刻录繁华时代,引无数人竞折腰。

江南,我们多数是从书上和电视里了解到的,在古代那是代表着繁华之地,可是为何现在我们却听不到了。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著称。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

不同时期“江南”所代表的区域也不尽相同。

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

秦统一天下时,《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此书中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

隋朝,这一时期的江南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从元代开始,“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指原江西省(江南西道)及江南省(江南东道)(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地区,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

狭义江南多指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宁波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三角部分地区。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使得江南不仅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更是文化璀璨的聚集地,如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金陵文化、楚文化、江淮文化。江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正是在诗性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文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她算是一种情义绵长的代表,被广为传颂的才子佳人等佳话则是对文化底蕴的另一赞美。

山水情人(叶千华)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