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自卑怎么治?

我她朋友自卑,又太注重别人的感受,她又被朋友给骗了,相信网友了,又被骗了一次,怎么办😭😭😭😭

一、在意他人的看法
悦纳:
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别人都会喜欢他,都喜欢和他亲近。
分析:
别人的看法千奇百怪,我们没有控制它的能力。
有正面评价,也就意味着有负面评价,都要面对和承担。
你的价值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如果你依赖其他人来判断你的价值的话,那就成了“他人的价值”。
你那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你就是为他们而活了,那样值得吗?
很多时候你做什么事,别人根本不会在意。就跟别人做什么事你大多不会在意一样。
我们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比关心别人都要多。
优势:
他人的存在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一种天然的动力,会使你更容易上进。
接受别人的意见能使自己改掉不好的一面。
自尊心强的人很容易成功,可以适当在意他人的看法。
问题:
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人,会生活得比较烦恼(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会很累)。
当你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要意识到,很多人不会给你提供什么帮助,甚至更多时候都在泼你冷水、拖你后腿(不要去理会这些人,自己认为是对的,是值得的就去做)。
如果我们老想着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只会导致自己情绪高度紧张,人也变得非常敏感(其实顺其自然、做最真实的自己,更容易让别人接受,自己也活得轻松些)。
态度:
不要过分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关键是你怎样看待自己。
不要把别人的话都当成是真的,不一定如此。
不要完全依赖于别人的想法,也不要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有接受意见才能进步、考虑别人才是正当的生活方式。
反思别人对自己的议论。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告诉自己:比起别人的看法,我知道什么对我更重要。
方法:
多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多专注于自己。
保持清醒的头脑,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
学会对自己负责,不用努力迎合别人的期待。
增强心理弹性和心理承受力,做自己内心的觉察和自我调整,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注意力放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自我提升,多花时间在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上面。
要形成自己稳定的自我认知,这样就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了。在别人评论自己之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合适的自我评价,就不容易被他人动摇和打击。
亲子教育:
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不要太高。
告诉孩子,过分在意别人看法的危害。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无论他是怎样的,父母都会爱他。
平时用具体的鼓励代替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引导孩子客观地接受评价,帮孩子分析这些评价哪些符合事实,让孩子在评价中变得更好。
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合理宣泄情绪。
二、自卑
自卑的人,常常对有利条件估计不足、对困难过高估计。视成功为机遇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配得到、不值得被爱。严重的人,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应该存在、不值得被尊重。
另外,自卑的人常常低估和忽视自己的优点,放大和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
分析: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自卑,自信的人也有自卑的时候。当然快乐的人也一样。
自卑的人会更加努力,会更好相处,不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我们都是值得被肯定和鼓励的人,尤其是我们自己。
方法:
心理上
1.不要对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耿耿于怀,允许自己有做得不完美的时候。
2.不要错误归因,减少自责。不要把偶然的失败都归结到自己的态度和能力上。
3.允许自己有缺陷、允许自己有不足,它不能决定我们的一切,也不代表我们的价值。
4.多关注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经历,并且不断自我鼓励。
行动上
1.降低过高的自我期望和要求,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并且学会满足。
2.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给予自己的成功以积极评价。
3.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4.把自信心强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
5.大胆地融入社交中,既暴露自己的缺陷,也彰显自己的才华。
6.通过跑步健身(养成慢跑的习惯,晨跑或夜跑。肥胖的人可以跳绳或者快步走),把自己的身体素质训练好。通过学习礼仪和阅读,提升自己的气质。
7.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我可以做好,我不比其他人差。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改变对自己消极的自我评价。
8.学会变得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想办法完成一些事情(例如自己策划一场旅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依赖他人。
语气和姿势的训练:
1.挺胸抬头,阔步向前。加快行走的步伐。
2.交谈过程中昂头直视对方、音量足。
3.尽量运用肯定的语气、积极的词汇。
亲子教育:
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
培养孩子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利用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
要客观地看到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犯错时,不要责骂贬低孩子,更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有过多的比较。
减少对孩子的否定,增加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沟通。
适度的夸赞和奖励孩子,对孩子的努力和优秀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只在意事情的结果。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主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3
想要摆脱骨子里的自卑,我们就要首先找到它的根源。
心理学研究证实:自卑的种子,往往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就种下了。
小时候,谁都会犯错,犯了错会受到父母的批评。而我们的父母并不完美,他们很容易把对孩子的批评与“道德”挂钩。
你也许不小心打碎了碗,如果妈妈纠正你的行为时流露出“你很差劲”的信息,就指引你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让你认识到犯错误就意味着你很糟糕。
如果孩子听到有人说他懒,说他笨,说他自私,或像神经病,他会很快忘记具体场景,但那种挫败感却久久无法消散。
孩子是一张白纸,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将父母、老师的教导和责备内化,把别人的批评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批评。
到现在,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你内心的批评者就会说:“怎么连只碗都拿不住,真笨。”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自我批评如影随形,并因其具有的某种短暂“安慰剂”的作用,而不断得到强化。
比如一个人想要换一份更有创造力的工作,却舍不得眼前工作的稳定,这时他内心的批评者发话了:“你没有足够的天分,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样一想,焦虑水平瞬间下降。
再比如,当一个人已经首先把自己骂得一无是处时,其他人再怎么贬低他,都会在他的意料之中。
一个失业的中年人曾这样说:“被裁员后,我就称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认为这么说可以保护自己。”
《自尊》一书中指出,任何能够偶尔缓解压力和焦虑的事情都能得到强化,从而让人上瘾,发泄怒火、怨天尤人、自我批评都是这样。但这种批评带来的只是消极、短暂的压力释放,长此以往,一个人的自信心必定会受到严重挫伤。
02 错误的补偿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渴求一种生存的尊严,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会让人很不舒服,于是会竭力寻求某种补偿。
但是太多人在这种寻求中迷失了方向。
人们无休止地追求成功,执着于金钱、名声和地位,不只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想以此满足自我认同的渴望。
某种程度上,追求他人的认可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就很有可能把外界的认可看得无比重要,完全用他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所言:“如果察觉到别人并不怎么喜爱或尊敬我们时,我们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
而他人的看法未必准确,也是你无法掌控的,将自我价值建立于其上,得不到认可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
不是每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都会像宁波银行职员那般极端,但正如德波顿说的那样:“过多地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假如我们不能停止忧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网络上,有人认为,宁波银行的相关领导应该为职工的死担责。具体情况无从得知,但在职场中,一个过分看重领导评价的人,确实很容易遭遇“情绪勒索”。
有些领导会利用员工的软肋,放出这样的饵:
“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方式去做,我就会肯定你。”
“我这么照顾你,你不能不听我的话。”
“我这么赏识你,你别让我失望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自我价值感,这类的暗示,就会给他们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责任与义务”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样才显得自己“够好”。
而一旦无法完成任务,那种“自己很糟糕”、“自己让别人失望”、“自己不被爱”的感觉,会使一个人非常焦虑、恐慌,甚至动弹不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03
自卑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好像路过别人看你一眼都是在说你坏话,你可以试着看开一点,其实在别人的世界里,可能你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他就是随口一说,根本没放心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