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一个人对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想去过多了解,该怎么办?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不感兴趣的事不去理会就好了。

题目中也说了,只是对大部分的事情不感兴趣,并不是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这说明还是有一小部分兴趣点存在的,着重开发,慢慢培养就是了。

世界上很多事情之间都是有共同性的,你感兴趣的事情,势必和其他东西有所联系。在你研究自己感兴趣事情的同时,慢慢你就会对其他东西产生兴趣。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以前我也对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我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网络小说。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只要我觉得好看,能在家里窝着一天不出门。

有朋友约出去吃饭,我不感兴趣,有同学约着出去跑步,我也不感兴趣,甚至有朋友帮我介绍对象,我都懒得去。

我就专心致志看我的网络小说,可是在看网络小说的过程当中,我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很多架空小说里都会引用到古诗词,会牵扯到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事迹。我看小说看的很过瘾,对这些东西就觉得很有意思。

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买了一些古诗词的书籍,想要自己研究一下里面的东西。可是想要明白作者写诗词的情感,就必须了解到他当时的实际情况,我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历史这个东西你懂的,总是很多时间相互牵扯在一起,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到了这个时候,我已经不觉得自己兴趣少了,反而觉得时间不太够用。

总是有很多东西想知道,可就是没时间去读相关的书籍,心里边也是特别着急。总想一口气吃个胖子,总想能多了解一部分这方面的内容,好让我看小说的时候能看的更爽一点。

兴趣爱好其实就是这么来的,只要你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总归会有那么一点点喜欢的东西。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边儿不断钻研就好,你会发现你喜欢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我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兴趣,只是兴趣领域被拓宽了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感觉对很多事情没有兴趣,那就先找到自己有兴趣的那一点东西吧,你总归会被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充吸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9
可能是你最近有烦心事,有压力。生活又是一成不变,人就会变得对所有东西感觉无趣。

在我读大四的时候,也是这样,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和学习。玩玩游戏,生活变得无聊透顶。我挺喜欢玩游戏,那个时候总想通过玩游戏,娱乐一下让自己好起来。玩了大量游戏,却越玩越觉得无聊,压力越大。可能是快要临近毕业了吧,虽然学习还算不错,从没挂过科,也得过一些奖学金和比赛的名次。但还是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出去找什么样的工作,工作以后是否有前途。越想越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十分迷茫。估计这是大多数大学生毕业所面临的吧。

所以我和几个同学申请出去实习一段时间。在外面工作了三,四个月,公司对我们还好。经理还挺赏识我的,我什么不懂,他直接亲自教我,让我对自己挺有信心的。实习结束后和我谈了很多,不管以后工作怎样,如果不好,随时可以回来。当然是不会再回去了。真的很感谢经理。

回到题目,对东西都没兴趣,因该也是某种压力过大。勇敢去面对,或者去尝试一下。努努力,获取一点小成就,定个小目标嘛😄。当目标达到时就不觉的了。有时间多出去走走,或者旅游,不要让生活变得一成不变,枯燥。

随便聊聊,写的有点乱。但这是我大学毕业时的迷茫期。我的真实经历。
第2个回答  2019-07-19
其实兴趣也是分层级的,可被分为三个级别: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志趣。

01
感官兴趣

也叫直观兴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比如冰淇淋甜、火锅辣、衣服好看、汤姆克鲁斯帅,这都属于感官兴趣。

小孩子好奇心很强,兴趣很多,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前一分钟在画画,后一分钟也许被一只猫吸引过去,再过几分钟又和其他小孩玩起过家家来。

对于手机控,节奏也差不多:本来想查一个单词,查完发现微信有消息,顺着消息点进去,原来是闺蜜推荐了一部电影,赶紧搜搜这部电影,又被其主演的绯闻吸引……整个一大圈下来,不记得查完的单词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感官兴趣让我们当时很爽,却无法集中在任何一个事务上,把兴趣发展为能力。从本质上讲,一个沉浸在感官兴趣层面的人,和一只追逐蝴蝶的猫没有区别。

作为剩女,我相亲无数;作为面试官,我也面过不少工程师。有一道必考题——“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如果对方回答有:听歌、旅游、看电影、打游戏……那肯定会被扣分。因为这些兴趣基本属于感官兴趣,这样回答就等于承认:“其实我没有什么兴趣。我就是追逐蝴蝶的猫,蝴蝶去哪我去哪。”

02
自觉兴趣
幸好我们是高级动物,可以在情绪参与下,把兴趣从感官推向思维,进而产生更持久的兴趣——自觉兴趣。

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我们惊叹星空的美丽后开始研究星体,这叫天文学;我们吃完大餐后继续思考如何做出这样的饭,这叫烹饪;我们看完电影后写了一篇观后感,这叫影评。大部分科学和艺术都是自觉兴趣的产物,文学、体育的发明往往都是因为好玩。

自觉兴趣比感官兴趣更高级,第一个理由是思维的加入。这让兴趣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最终在脑子里形成复杂的回路,产生能力。而能力反过来让我们体会、学习更多,又产生更多的兴趣。“兴趣——能力——兴趣”循环让我们慢慢精通某项能力。

许多一流人才的启蒙老师都很普通,但是这些老师可以点燃学生的热情,把小火花培养成熊熊烈火。他们教的是热爱。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参与,并且沉迷其中,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

所以,培养自觉兴趣的路线是:兴趣推动学习,学习带来行动,行动发展能力,能力
第3个回答  2019-07-19
当我们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不要过于焦虑,而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就放任自己,甚至使自己变得颓废,往往颓废久了是很难以改变的,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种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在遇到挫折或者压力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不足,所以产生那种放弃一切的想法。
当我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一般会立马选择睡一觉,养足好自己的精神,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保持到一个完美的状态,当我休息好了之后,我的身体也会产生活力,会去想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一般这样的时候我会去找到自己爱好的事情做,哪怕那些爱好突然失去了兴趣,但是毕竟那是我们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当我重新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慢慢的兴趣就会回归。此外我也会去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但是一直想做的事情,找到一种新鲜感,也许你会发现新的兴趣爱好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往往会让我重新充满动力,对做什么事情也会重燃那份兴趣。
第4个回答  2019-07-19
我们认为要摆脱这种状态,就要坚持做一件事,比如去旅行、阅读、锻炼等等。

可这会导致两种结果。

第一,很可惜你没有坚持下去。你又会陷入新一轮的自责中,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以后再也不会做什么鬼计划了。

第二,你成功坚持了下去,但坚持了很久,仍然感觉自己没有丝毫进步,从而自己又充满挫败感,感觉自己没用,努力也是这个结果。

问题的关键在哪?关键在于自己没用,没有毅力,懒散,消极?不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法从自己所做的事当中,获得足够的愉悦、和成就感。所以,什么事都会觉得乏味、无趣。都会觉得自己失败了,然后强烈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无力,会让你自身感觉更糟糕,在绝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那如何解决呢?很多人说,去想想父母、想想亲人,想想他们关切的眼神,你还忍心堕落吗?

事实上,这种说法无疑是隔靴搔痒,用亲情的道德就绑架自己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和自责?你感觉辜负了他们,于是更加消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