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在法国,作品于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连载于《教育与娱乐杂志》(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第一、二卷的单行本分别出版于1869年10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无插图);插图本出版于1871年11月16日,111幅插图由Edouard Riou和Alphonse de Neuville绘制,Hildibrand雕刻。
该书最早被翻译到中国则是在1902年,题为《海底旅行》,由卢藉东、红溪生据太平三次的日译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转译(该译本据英译本转译),最初连载于《新小说》,只可惜并未刊完。这是该书已知的最早的中译本。
它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海洋生物学家皮埃尔教授与加拿大捕鲸人、忠仆孔赛伊一同追踪某个撞击轮船的神秘海怪,三人被“海怪”鹦鹉螺号俘虏,见到鹦鹉螺号的船长尼莫,尼莫带教授参观了潜艇内舱,教授折服于这位尼莫船长的学识、藏书、科技水平、能源、财富、甚至是逃离一切政权的自由翱翔……尼莫船长尊重教授,尽力为他提供海洋生物研究的便利,欣慰于能与教授交流。唯一不能的,是放他们回大陆,带着鹦鹉螺号的秘密回到人类社会中去。

书中插图
三人随着鹦鹉螺号在海底旅行,经历过红海珊瑚的浪漫、触目于海战遗骸、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跨过大西洋电报线、以及目睹过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历过的险,海底捕过的猎,为同行水手共同举办过的海底葬礼以及三人屡次失败的逃跑计划一起加深着彼此复杂的人类感情。末了,鹦鹉螺号遭到某国战舰攻击。尼莫船长的复仇被激活,他誓死不再回到陆地的动机才慢慢显露。

原版书中插图

鹦鹉螺号大西洋航线

三人最终逃离了鹦鹉螺号,目睹着它被卷入大风暴漩涡。他们共在鹦鹉螺号上生活了十个月,漫无目的地航行了两万里,阅览了船长尼莫如他的藏书一般,层层叠叠地复杂内心,或许临别时、或许这十个月之中,教授的内心始终萦绕着逃离和留下两种心声。

鹦鹉螺号的太平洋航线
若不是书中影射的政治、革命时局,很难相信这本书创作于1870年,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书中许多科学知识、人文历史,严谨详细的地理学和生物学令人叹为观止,尤其与海洋相关的万物、地质地貌、地壳变化,人在海洋深处的感受,都是其他书不及万一的。这里我不做赘述,为大家截选一二体会:
“啊!”我喊了起来,“我终于想明白这人是怎么回事了!他为自己创造了绝世独立的世界,好独享这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
“那鱼呢?”加拿大人问道,“我连一条鱼都没看到!”
“那又有什么关系,内德,”孔塞伊答道,“您根本就分不清鱼。”
“我!我可是靠捕鱼为生的啊!”内德·兰德吼道。
就这个问题,两个朋友争得不可开交,他们都了解鱼,但方式迥异。
所有人都知道鱼是脊椎动物门的第四纲,也是最后一个纲。有个定义很确当:“脊椎动物,具有双重循环功能,冷血,用鳃呼吸,生活于水中。”它们有两个泾渭分明的类别: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前者的脊刺由硬骨脊椎构成,后者的脊刺由软骨脊椎构成。
“怎么不懂,”捕鱼高手一本正经地回道,“可以分成能吃的鱼和不能吃的鱼!”
所有物体一旦没入水中,便失去了与排出的海水同等的重量,我觉得自己颇为适应这种由阿基米德发现的物理法则。我不再是惰性的物体,而是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

突然,“鹦鹉螺”号由于负荷过重,犹如子弹般冲入水下,就像掉入了虚空之中!

阅读时,我们随着主人公的视角在鹦鹉螺号的全景窗前,奇妙的海洋生物们游弋在触手可及处,在一层潜水服相隔之下,遭遇冰山封路、章鱼袭击……扑朔迷离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逼真细节带我们走近一个充盈丰富的世界,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

原版书插图

作家想象中的鹦鹉螺号

后人根据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还原的“鹦鹉螺”设计
神秘的尼莫船长,以绝世高手的姿态生活在海底世界,儒雅的绅士作派,开拓者的勇敢睿智,近乎全能全知的头脑,却在遇见被鲨鱼袭击的印度人时怜悯;在被战舰攻击时愤起复仇;对南极洲的陆地起征服之心,他是鲜活的、七情六欲样样有,善恶脆弱面面俱,还有那只属于他自己的心碎与孤独。最后,教授说:“尼莫船长不再是我的同类,而是一个海洋人,一个海底精灵!”

尼莫船长

“海底两万里”是一颗流浪的心所能追求的最远距离,阅读时,我们随着作者在海底狩猎信天翁、在荒岛捕捉极乐鸟,在黑夜看飞鱼磷光闪烁交替;或者我们一如教授心底的寄望:让那颗孤独落泪的心,感知点点星光背后的浩瀚与希望,让那枚底色纯净的灵魂,在没有战争、屠杀、仇恨、政治的净土南极,踏在坚实的陆地上。

《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近代出版的《海底两万里》

“海底的色彩变化极为细腻,若是看百米开外,天青色就略呈蓝色,显得幽暗、模糊。周身的海水类似空气,比地面的大气密度更高,但几乎一样透明。我发现上方的海面波平浪静。我们走在细沙滩上,沙面极其平整,不似海滩会留下拍岸浪花的印迹。这块沙毯耀眼炫目,好似真正的反光镜,猛地将阳光弹射而出。大片反射光将海水映照得通体透亮。在三十法尺深的海底,我看东西就像大白天那样清楚,是否会有人相信呢?——这是小说中的教授感受的海底平原漫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7
海底两万里》作者是谁?

《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著名作品。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近年来,随着对于其作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凡尔纳作为一位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家开始为一些学者所重视。

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当时他小说的幻想,如今成为了有趣的预言。 儒勒·凡尔纳是根据Jules Verne法语发音的中文译名,Jules Gabriel Verne的名字也曾被译为“萧鲁士”、“威男”、“焦土威奴”和“查理士·培伦”。
第2个回答  2020-11-12

琳琅故事汇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