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如题所述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的由来是:晋公子重耳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后撤九十里。

这里我想说说这场春秋史上著名的晋楚“成濮大战”中,楚将子玉的故事。

大战之初,楚王预感不详,决定撤军。大将子玉年轻气盛,性情暴躁,刚愎自用,坚决抗命。

他对楚王说:“我当初让您杀死公子重耳你不听。我不敢说立大功,但也要用胜利来堵住那些奸佞小人的嘴巴。”

楚王无奈,只给了子玉180辆战车和少量的军队。

大战开始,子玉进攻,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

晋国退军,一则报答了楚王的恩情,树立了诚信的榜样,取得了民心的支持;二则避开了子玉凌厉的攻势,诱敌深入,反而争取了主动;三则争取了准备的时间,使其他盟国的军队有时间合围楚军。

而这一切,对方并不知晓。楚军将士见晋军撤退,都不愿再战,子玉却认为晋军胆小畏惧,强令出击。结果楚军深陷重围,全线溃败,子玉含羞自杀。

历史就是这样,子玉的自取其辱,成就了城濮之战晋国的完胜。晋文公也在践土会盟上,被周天子亲自册封为侯伯(诸侯之长),成为春秋时代第二位霸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