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的三大方言

如题所述

藏语的三大方言是安多,康巴,卫藏。

松赞干布特派大臣屯米·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学拜师,精研梵文和佛学。返藏后,屯米·桑布扎结合藏语音韵规律,吸取古藏文精华,经过整理和再创造,形成了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的藏文文字体系。

拉萨方言(西藏除昌都外)。

康巴方言(西藏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云南迪庆)。

安多方言(青海除玉树外、甘肃甘南州、甘肃华锐地区、四川阿坝州部分)。



藏语的历史演变:

上古语言学时期——古象雄文明时期,为古代藏族文明服务的象雄语言学。

在Legs bzhad rin bo chei gther mstod中和南喀诺布先生古代象雄和吐蕃文明史等资料中有介绍。后世传播的《brda sprod nyi shu bdun pa》可以看作是这个语言研究传统的承继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6-02

藏语有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各种方言之间差别并不大。中国和国外的藏语有区别。
藏语分成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巴方言(德格话、昌多话)、安多方言。只有安多方言没有区别意义的声调。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纪录的是古藏语语音)。 使用在:中国、不丹、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主要在西藏、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区域。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印度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佛教雍仲本教认为系本教佛祖辛饶米沃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
印度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与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3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惟有吞弥·桑布扎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