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国君究竟是姓赢还是姓赵

如题所述

姓有古今之分。秦始皇的古姓是嬴,而从今姓的角度说,他是姓赵。今姓绝大部分来自于古时的氏,而秦国公室都是嬴姓赵氏。所以秦始皇叫“赵政”。

长期以来,权威史书都写着,秦始皇名为赵政,秦国历代君王都是嬴姓赵氏,已经成为专业史界共识,偏偏有一些脑子有问题的业余人士,非要说秦国国君不姓赵!还否认秦始皇叫“赵政”,非叫“赢政”,是历史专家和经典史籍都弄错了?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秦国国君姓赵?究竟对不对呢?
司马迁的史记详细记载了秦国祖先的族谱。在舜时代,秦国祖先被赐姓为“嬴”,而且形成很多分支。主干一支,在商纣王时期,“蜚廉”为商纣王的臣子,“蜚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恶来”,次子名叫“季胜”。“季胜”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御战车有功,被封在赵城,以地名为氏,从此以后,他的后代都姓“赵”,后来发展成为赵国。“恶来”的后人因为依附造父家族为生,尊其为祖,所以也姓“赵”氏。身为恶来后裔的秦国历代国君,包括秦始皇在内,都因此为“嬴姓赵氏”。
事实果真如此!确实如此!
“恶来”的后人,不是仅在一段时间姓“赵”氏,一直到子孙后代都将以赵为氏!几十年后,非子因为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册封在“秦”这个地方,以“秦”为国号,为附庸(诸侯等级从高到低为:公、侯、伯、子、男、附庸)而已,那些脑子有问题的人就认为他成了嬴姓的宗主,从此恢复了“嬴”姓!简直让人看不懂!非子为嬴姓,什么时候变过吗?何来恢复一说。有点古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上古之时,姓与氏是并存的,并不互相矛盾,为什么姓嬴就不能氏赵?只能说这人太无知,无知就罢了还喜欢妄言。事实上非子及以后历代秦国国君,不仅全部是“嬴”姓,而且全部是“赵”氏!
那些说秦国国君不姓“赵氏”的人,压根没有看懂这段记载!
古代姓氏和现在不一样,“姓”和“氏”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姓是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的,有些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只有宗主一族才能祭祀祖先,享用祖先的“姓”,果真如此,那么姬姓的诸侯们都不能姓姬了!因为只有做为姬姓主宗的周天子才能姓姬啊!何况秦国国君根本就不是什么嬴宗,正宗嫡传的嬴宗在赵城而不是秦亭,非子为什么号为“秦嬴”?这些人压根没有理解,估计他们也理解不了。
氏是由姓衍生出的,其作用就是家庭的徽号,宗族不论嫡庶,均可用氏,也可不取氏。当然,国君因为其身份尊荣,一般没有人用氏来称呼或标记其家族,只需要用王位尊号即可。所以国君如果原来没有氏,成为国君后也就没有必要再取氏,如果以前有氏,那么也会因为没有用处而被忽略,因此,各国国君的儿子,只叫“公子××”,国君的孙子,只叫“公孙××”,如果有了官职,往往称呼其“官名+名”,后来就可能用官名为氏。如果有了封地或者食邑,也可以地名为氏。国君之外的其他宗室成员,有时会改用新氏以标记自己的家庭。
孔子的祖先孔父嘉,是宋国公族,另为孔氏。杀死孔父嘉的华督,也是宋国公族,宋戴公之孙,另为华氏。
楚国稍有些特别,国君有一个专用的“氏”——“熊”氏,只有国君才能使用,太子和公子都不能叫“熊×”。但若因此认为“熊”氏的地位相当于“姓”的地位,便反映出某些人认识过于狭隘。姓并不是只有国君才能用,沦为平民的宗室也可以用。只是国君无需取氏和换氏,仅用姓或原氏就可标记其出身。
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氏里又可以分出新氏,例如:晋国的智氏、中行氏都是从荀氏发展来的。而秦国灭亡后,宗室成员里有一部分由“赵”氏改成了“秦”氏。
有人认为说秦国国君姓赵是由《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秦始皇姓赵氏”而反推出来的,纯粹是孤陋寡闻,见识短浅。
那我们看看秦始皇姓“赵氏”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史记·秦本纪》原文摘录:……舜赐姓嬴氏。……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此段文字明确说明了秦国为赵氏的历史缘由,是由于恶来早死,其子孙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依附造父家族成为其族属从而跟随氏赵,因为这段卑贱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于是自欺欺人地故意无视。反而却以歪曲另一段关于秦始皇名字来由的文字来否定秦国赵氏的事实。这一段文字是:“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这段文字记叙了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后来的秦庄襄王,后改名“子楚”)在赵国当人质时娶吕不韦姬生下秦始皇并取名赵政的史实,仅此而已。然而某些人忽然就联想到了两年后赵政避难的故事,瞬间就演化成了赵政母亲为了掩人耳目,才让秦始皇冒姓赵氏,叫“赵政”,时空错乱的同时还脑洞大开地说这显然是用姥姥家的“赵氏”身份做掩护!真是搞笑至极!这种人口口声声指责别人扯淡,自己却兴致勃勃地漫无边际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网友们,你们从原文中哪里能看出赵政是随母亲娘家的氏,又在哪里看出秦始皇的姥姥家是赵氏?
这个人还信誓旦旦地告诉人家赵政回国后被立为太子,叫“太子政”,然而他自己引用的史料上明明写的是异人才成为太子,赵政就被赵国送回秦国。他爹是太子他也是太子,真不知这个人是什么智商。事实是一年后异人即位为秦王时赵政才成为太子,真不知他是用哪只眼睛看书的,或者是理解力有问题?搞笑的是他自己还抄了这段文字:“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龁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
然而还没有完,此人还在继续自说自话,说什么赵政“即位为王后叫“秦王政”!再也没有用“赵政”这个名字。”言之凿凿,好像他是专门从秦国穿越过来给大家进行实况转播解说的。赵政成为秦王,当然会被称为秦王政,因为秦王是他的职务,被用职务称呼不是很正常吗?联系上下文,估计此人是将“太子政”、“秦王政”当成赵政的新名字了,没办法,就这种智商!至于“再也没有用赵政这个名字”,则再次生动地展示了其扯淡和逗逼的绝技,不知他是怎么知道秦始皇后面几十年不再叫赵政的。难道他是被秦国史官阴魂缠身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3
长期以来,历史书籍上都写着,秦国历代君王都是姓赢,已经成为共识,偏偏有一些脑子有问题的人,非要说秦国国君姓赵!还说秦始皇叫“赵政”,不叫“赢政”,是历史专家和历史书都弄错了!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说秦国国君姓赵?究竟对不对呢?

司马迁的史记详细记载了秦国祖先的族谱。在舜时代,秦国祖先被赐姓为“赢”,而且形成很多分支。主干一支,在商纣王时期,“蜚廉”为商纣王的臣子,“蜚廉”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恶来”,次子名叫“季胜”。“季胜”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御战车有功,被封在赵城,以地名为氏,从此以后,他的后代都姓“赵”,后来发展成为赵国。“恶来”的后人开始也因为“造父”的功劳,也姓“赵”氏。

很多人据此认定:秦国历代国君,包括秦始皇在内,都是姓“赵”而不是姓赢!

果真如此吗?

“恶来”的后人,虽然一段时间姓“赵”氏,但是几十年后,因为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册封在“秦”这个地方,以“秦”为国号,为附庸(诸侯等级从高到低为:公、侯、伯、子、男、附庸),恢复了赢姓的宗主地位,从此恢复了“赢”姓!以后历代国君,全部是“赢”姓,而不是“赵”氏!

那些说秦国国君姓“赵氏”的人,压根没有看这段记载!

古代姓氏和现在不一样,“姓”和“氏”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姓是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的,只有宗主一族才能祭祀祖先,享用祖先的“姓”,换言之,只有秦国国君才能用“赢”姓!

氏就不一样了,从宗族主支分出的分支,往往要改用“氏”,“氏”的来源很多,有的以国号或者地名为氏,如赵、魏、韩等等。有的以官名为氏,如:司马、司徒等等。还有其他一些来源。

一般情况下,国君不需要用“氏”,只有“姓”,因此,国君的儿子,只叫“公子××”,国君的孙子,只叫“公孙××”,如果有了官职,往往称呼其“官名+名”,后来就可能用官名为氏。如果有了封地或者食邑,就以地名为氏。国君的后代,传了几代后,往往都要另立门户,都要有“氏”,以此和“姓”区别。

孔子的祖先孔父嘉,是宋国公族,出了五服后,另为孔氏。杀死孔父嘉的华督,也是宋国公族,宋戴公之孙,另为华氏。

楚国稍有些特别,国君有一个专用的“氏”——“熊”氏,只有国君才能使用,只有国君、国王才能叫“熊×”,太子和公子都不能叫“熊×”。因此“熊”氏的地位相当于“姓”的地位。国君的其他后代,都要另择“氏”,最大的几个氏是:景、屈、昭,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春申君黄歇的“黄”氏、项羽的“项”氏。

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了几代人后,有的旁支就会改成新的“氏”,例如:晋国的智氏、中行氏都是从荀氏发展来的。

有人说,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秦始皇姓赵氏”,就断言:“秦国国君全部姓赵氏!”

那我们要看看秦始皇姓“赵氏”的原因是什么。史记原文是:“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公孙异人(后来的秦庄襄王,回国后改名“子楚”)在赵国当人质,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下秦始皇,年底,秦国进攻邯郸,一直打到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邯郸岌岌可危,赵国想杀死异人,吕不韦和异人设计逃走,只留下2岁的秦始皇和母亲赵姬。赵国要杀赵姬和她的儿子,赵姬带着儿子藏在娘家避难,逃过一劫。为了掩人耳目,把秦始皇姓赵氏,叫“赵政”,这显然是用姥姥家的“赵氏”身份做掩护!六年后,公元前251年,秦、赵议和,赵姬才和儿子赵政被送到秦国。赵政回国后被立为太子,叫“太子政”,即位为王后叫“秦王政”!再也没有用“赵政”这个名字。

因此,凭借秦始皇避难时姓赵氏,就妄言秦国历代国君都是姓赵氏,纯属扯淡!

《史记·秦本纪》原文摘录:
……
舜赐姓嬴氏。
……
穆王(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
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集解徐广曰:“一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
○索隐系本作“政”,又生於赵,故曰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
□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於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龁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
第2个回答  2022-02-14
首先要说的是,姓嬴与姓赵并不矛盾。也就是说秦国国君主既是姓嬴也是姓赵。
要理解“既姓嬴也姓赵”关键在于要明白先秦的“姓”与我们现在的“姓”不是同一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先秦的姓本意是部族之名,秦国“嬴姓”即指秦国为嬴族后裔,而当时嬴姓后裔范围极广:赵、徐、葛、费、莒、郯、黄、江、钟离等国均为嬴姓,秦国仅为其中一支。
再说秦国的“赵姓”,说赵为姓其实是现代概念,赵本来是古嬴姓里面的一个“氏”,古姓消亡后氏又被社会上称为姓,“氏赵”就变成了“姓赵”。
秦国国君家族的先人本来是周朝官奴,因为与赵氏始祖造父为同族,所以被造父搭救和收养,后来改认造父为祖,也成为“嬴姓赵氏”的一支。所以按照先秦的观念,介绍秦国国君的家族背景既要说明他们“姓嬴”也要强调他们“氏赵”。到了后来,姓氏混称后才又说秦国国君“姓赵”。
第3个回答  2020-06-18
嬴姓赵氏,看你怎么说吧。嬴政也可,赵政也可。不过当时女人称姓,男人称氏。魏国国君姬姓魏氏,结果我们称呼魏国的信陵君为魏无忌。先秦时期人物都是这样,另外说一点嬴姓赵氏与赵姬无关,而是秦国国君历代皆如此,看到有些扯淡的人说秦始皇随母姓就好笑。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16
当然是姓嬴了,怎么会姓赵,就算按照野史胡编的说法,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姬生的那也是姓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