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出国留学,17岁时回国。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袁世凯阴谋复辟,孙中山于1913年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3年,孙中山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

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其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奔波操劳,毛泽东评价这位伟人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平凡的思想以及对于民主自由的追求、一腔爱国救国的热情。

可以说,孙中山,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也正因此,在他的带领下,引领了一大批那个时代的爱国青年和革命家,为中国革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在他的引领下中国革命成功了,中华民族继承孙中山遗志,取得全世界瞩目的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中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26
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村亨村的普通农民家庭。由于他后来在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焦”所以又叫孙中山。他在少年时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1894年,中山甲午战争爆发,在民族危难中,他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同年冬,孙中山在香山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亲自为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并在1911年武昌起义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1924年1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他领导了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开拓了道路;他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共和国,他是辉煌的历史里程碑;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他指定的政纲不愧为正规的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理论和方案;他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的中国而献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他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他是一面旗帜。他的业绩得到了全人类的广泛认同。

参考资料:http://www.czbjzx.com/std/104/new_page_5.htm

第2个回答  2006-06-27
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村亨村的普通农民家庭。由于他后来在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焦”所以又叫孙中山。他在少年时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第3个回答  2006-06-30
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村亨村的普通农民家庭
第4个回答  2006-06-28
孙中山童年时,有空常到武馆看三合会员练武,与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他非常好学,喜欢听老人讲太平天国反清的革命故事。有一位曾经跟随洪秀全打过清军的太平军老将士,名叫冯爽观,在早晚乘凉时经常对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金田起义、定都南京、打破江南江北清军大营等故事,孩子们听得个个眉飞色舞。孙中山对这些农民起义的故事有极大兴趣,他十分敬慕洪秀全。有一次在听讲中禁不住脱口而出:“洪秀全灭了清朝就好咯!”冯爽观高兴地摸着孙中山的小脑袋说:“你真是洪秀全第二啊!”从此,孙中山在和同伴玩游戏时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常常思考着消除天下的不平事,太平天国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