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中叙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如题所述

《藤野先生》中叙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是:作者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因为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中国的留学生作为日本人的小丑、笑柄却还未曾发觉,又因为在观看日本人屠杀中国民众的幻灯片时,中国的留学生竟然带头喝彩,所以深感中国人的病并非医学可以救治的,而是要从心灵深处震撼他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15
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第3个回答  2009-01-15
因为作者在日本学医时发现有许多中国人对于日本人屠杀中国人非常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作者认识到医学只解除中国人身体上的病痛,却无法唤醒中国人的思想,通过文学可以激发中国人的自尊和爱国之情。
第4个回答  2009-01-15
作者发现中国人不是在身体上的软弱…而是在精神上思想上的缺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