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的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叙述视角的作用如下:

1、传统的全知全能叙事角。

这种视角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说的叙述者对小说中出现的任何人,任何事件都无所不知,不但了解小说中的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的心理动态。叙述者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而是像局外人一样处于情节外,客观的叙述和介绍情节、事件和人物。作为情节、事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中介。

由于叙事角度来自于局外,所以角度即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这样叙述者就可以跟踪人物去表现他,像隐身人一样,也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去探索。这样的叙事模式能展现宏观的场景,也能展现人物意识的微观流动。因此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可以让叙述者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也便于掌握广阔的生活场景,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叙述复杂的故事线索。

2、第一人称经验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我”自己的言语讲故事,讲述的内容也仅限于“我”理应知道的或感兴趣的。同时,“我”讲的也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对发生的事件提出自己的带有主观性或局限性的解释,但读者却可以对“我”的主观性或局限性加以更正或补充,第一人称经验视角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局限性,读者仅能看到叙述者视野之内的事物,这样就容易产生悬念。

一般来说,这种叙述比较自然亲切,因为主人公“我”直接与读者交流,读者直接从人物那里得到信息,从而使读者能马上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主人公共同分享忧虑与欢乐,从写作角度看,这种方式可以使小说不露出选材的痕迹,使得情节的跳跃与推进和场面的转换更为自由,又便于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融合交错,有利于小说结构的紧凑和集中。

同时这种方式使作者、叙述者、人物合为一体,毫无疑问,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真实感,但是这种方式也必然会产生另一种局限,就是在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涯中,叙述者“我”不可能总是作家本人。

因为亲身经历毕竟有限,但作家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审美效果较浓的叙述角,随着小说叙述的发展,虚拟的“我”便应运而生,这时作品中的“我”依然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可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误认这个“我”就是作品本人了。

3、第三人称叙述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传统的全知视角与上述第一人称视角的发展与融合,而且多见于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作品,最早在理论上及创作实践上提出并运用能够这种方式的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先驱亨利・詹姆斯,他在理论上称这种方式为“意识中心”叙述,即整个叙述线索来自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一切叙述、描写都从这个角色的观察和认识出发。

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者知道的内容并不多余作品中的人物,叙事者必须在某个或某几个人物的帮助下才能叙事,叙事者的感知范围内叙述也仅限于这某个或某几个人物。这种角度的叙事方式突出的优点以叙述者可以经历者的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就增加了主观的感情描写,也让艺术描写显得更为真实。

并且因为视角的承担者与作品中某个或某几个人物重合,从而使读者感觉似乎在于作品中的人物促膝交谈,这也就让作品更具真实感。除了主人公充当作品中的叙述者之外,次要人物或事件的旁观者也可以充当叙述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2-22
叙述视角在文学、电影或其他叙事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观众或读者看待故事的角度,以及故事信息的呈现方式。
首先,叙述视角影响观众的情感投入。不同的视角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例如,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如“我”)往往能引发更强的代入感,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主角的内心世界。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如“他”)则更客观,更注重展示角色的外部世界和行为。
其次,叙述视角影响故事的理解。不同的视角可能导致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例如,在讲述一个犯罪故事时,从罪犯或受害者的视角出发,故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再者,叙述视角可以用来控制信息的披露。通过选择何时、如何展示信息,叙述视角可以控制故事的节奏,使观众始终保持兴趣。
此外,叙述视角还可以反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叙述视角来表达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和看法。
最后,叙述视角还能影响作品的审美效果。不同的视角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美学效果,从宏大的全景到细致的特写,从深沉的反思到生动的叙事。
总的来说,叙述视角在构建故事、传达情感、揭示意义、控制节奏、反映观点以及创造审美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