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阴历12月 叫做“腊月”

如题所述

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古时候也有称其为“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节关系不大,主要是由于岁末的祭祀活动。在《风俗通义》中,汉应劭解释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无论是通过狩猎来祭祖,还是因为新旧交替而祭祀神灵,腊月都是祭祀的月份。腊月是一年之终,正值严冬。民谚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形容其寒冷。此时,农活已经结束,人们有了“冬闲”的说法。尽管农事闲暇,但人们的生活节奏并未因此放缓,反而怀着愉快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迎接春节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腊月是迎接春节的前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活动。从腊八粥开始,人们要进行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至除夕夜。广义上,过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甚至可以说从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才算结束。在一些官宦家庭,过年的庆祝甚至延续到二月二的“龙抬头”那天。在中国人眼中,过年极具吸引力。为了过一个好年,中国人会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做各种准备。他们要向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灵、祖先表示感谢;要结算一年来的账目;要对亲戚、邻居、同事表示节日的慰问,以期未来更好的相处。同时,他们还要总结一年来的家庭和个人事务,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进步,家业更加繁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