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的来源与历史名人有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8
湖南蒋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周公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他的第九世孙蒋诞是周幽王的太子太傅,在幽王被杀后,平王即位,蒋诞的儿子蒋孟回到了蒋地。蒋孟的第十代孙蒋蟾迁移到豫州的弋阳,又过了五代,蒋简被楚国吞并,其后子孙四处散居。蒋简的裔孙蒋琬居住在湘乡曲静。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蒋琬的子孙蒋文辕、蒋文通、蒋文炳三支分派,散居在湘潭、湘阴、湘乡、宁乡、善化、安化、益阳、邵阳、溆浦、武陵、沅陵等地。蒋文辕的后代在湘乡石龙定居,蒋文通的后代迁移到长沙蒋家塅,蒋文炳的后代则迁居长沙、宁乡等地。
长沙蒋家塅蒋姓的始祖是蒋琬,汉代大司马,从江陵迁移到长沙,支祖蒋万芟世居长沙锦绣都蒋家塅。
长沙蒋姓的迁湘始祖是蒋虎,字啸溪,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由江西丰城迁居浏北珠山。他的四代孙蒋廷宣由珠山迁至苗田,生有蒋希量、蒋希衡,蒋希量仍居浏阳,蒋希衡的后代则迁居长沙东屯渡,建立了马鞍山上的祠堂。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首次修族谱,同治三年(1864年)第二次修谱,1911年第三次修谱,2005年第四次修谱。
浏阳忠诚乡蒋家河蒋姓的始迁祖是蒋虎,字啸溪,江西省丰城县人。他在明朝洪武年间因公务迁移到湖南,在湘省浏阳县北乡(即忠诚乡)珠山里(即蒋家河)建立了根基。到1949年,已传24代,人口约3000余人。宗祠设在珠山里的黄甲寮。
浏阳向埠岭蒋姓的始迁祖是蒋延宣,明末迁移至此。到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已传18代。
宁乡道林蒋姓的始迁祖国宝公,元朝时自宁乡横冈塘迁居本邑道林。子孙分为八房。1922年进行了第十次修族谱。
湘乡石龙蒋姓的谱称蒋姓居湘乡,始于蜀汉司马蒋琬,五代之乱后迁徙不定。后唐同光间,蒋琬的裔孙蒋仲南自江西吉安回归琬公的故里湘乡曲静,生有蒋文辕、蒋文通、蒋文炳。蒋文辕的后代定居石龙,蒋文通的后代详情未详,蒋文炳的后代迁居宁乡横港。谱以蒋仲南为第一代鼻祖。蒋文炳的后代到第十二代高荣,字绳武,行千五郎,明朝洪武时与第四子如玠一同迁移到上湘荷塘都中倚沙溪小星桥定居。三传至思泷仍居故址,思凤的后代迁至邵阳另行修谱,思凰迁至桐梁,后再迁至湘乡,居四十二都梅树里。从而有了沙溪、梅树之别。清乾隆八年(1743年)创修族谱,嘉庆八年(1803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宣统三年(1911年)共四修。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创建宗祠。
湘乡西阳蒋姓的谱以蒋琬为第一世,七十一世是蒋仲南公。八十四世是蒋荣臣公,字时举,元朝贡生,由曲静迁居石龙。荣臣公九世孙彝忠,抚养内侄曾氏为嗣。十一世孙正芳,字湘洲;正茂,字湘台,兄弟复迁西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荣臣公裔合修族谱,而将该支列为附录。1942年西阳蒋姓另修族谱,以区别于石龙蒋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西阳另建宗祠。行派:安湘宁益本隆昌,次序敦崇祖德其,国运文明家庆永,民权发达耀南乡(而不采用嘉庆蒋姓通谱)。
湘潭瓦子坪蒋姓的始迁祖是蒋际明公,明朝初年自宁乡道林迁居湘潭筠湖。六世孙蒋海清再迁瓦子坪,为瓦子坪支祖。1927年十修族谱。
醴陵长垅蒋姓的始迁祖是蒋友莘公,明朝洪武初年自江西丰城迁此。到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族人分布于枫树塘、南田桥。
醴陵白竹岭蒋姓的始迁祖是蒋原公,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自江西丰城迁此。到1948年,全族人口1400人,族人分布于鹅头。
茶陵蒋姓的始迁祖是一贵公,河南汝宁府光州人,明朝初年率领苏松归附军调茶陵卫任职,离任后定居上东(今下东乡四联村境),后裔分迁窑里、石井等地。
衡南神山蒋姓的始祖是应兴公,元末明初由江西赣州(一说庐陵县)迁衡阳政平乡神山(今属衡南县)。三派分祖旺、祖达两房。祖达公派下四世祖友富公分二、五、六、十房,友贵公分四、一、七、八房及禄公房、正公房、考公房。族谱清雍正二年(1724年)一修,2000年八修。宗祠始建于康熙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