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新执政期间,秦国加紧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条件,必须以长安君为质才肯出兵。太后坚决反对,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甚至公开警告说,如果有人再提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她会当面唾骂。左师触龙表示希望面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接待了他。触龙缓慢行进,向太后道歉,说自己因脚病久未相见,担心太后身体。
触龙询问太后日常饮食是否有所减少,太后说只喝粥。触龙提到自己最近强迫自己多走动,食欲逐渐恢复,以此暗示太后也应关心长安君。太后表示自己做不到,但脸色有所缓和。触龙接着提出自己的儿子舒祺年幼,希望能让他担任宫中黑衣卫,借此机会锻炼。太后同意,并询问舒祺的年龄,触龙答说十五岁,希望能趁早培养。
触龙以太后送燕后出嫁为例,说明母亲对子女的长远考虑。他指出,太后送燕后时虽然伤心,但祭祀时仍祈祷她不要返回,这是为子孙的长远打算。他指出,赵国历史上,那些无功无劳却享受厚待的王子们往往无法在国家危难时自保。因此,他批评太后给予长安君过多的封赏,却没有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担心将来会有问题。
太后听后表示赞同,答应让触龙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百辆战车,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军队才出兵援助。子义听到此事,感叹身为君主的儿子和至亲,尚且不能仅凭尊位和丰厚待遇而忽视责任,何况臣子呢?
触龙,也叫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进谏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今本《战国策》误将“龙”“言”合为一字,称为“触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