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级航母可以一次建造两艘吗?

如题所述

现有的30万吨干船坞

从纯理论上讲,只要是达到或者超过15万吨级的干船坞或者陆地船台,原则上都可以用来生产8到12万吨级的航空大舰,说白了就是巨型航母。而这类造船设施全球有75个左右,其中有至少65个都在家里。因此如果突然爆发世界大战,就有同时生产65艘巨型航母的潜在实力。

当然那种场景只是理论上限,考虑到当代与未来航母体系的技术复杂程度,整体上的极高要求以及军品资质的限制。即使能够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用来集中下线航母,那也是把全球都吓个半死的程度。

这就是工业生产能力全球独一无二的潜力所在,只是看要不要真正利用起来的问题。先不提这65个甚至是全球75个大型造船设施都用来生产航母,就是有资质也有能力的几个特殊的大型干船坞,是否就真正有足够的能力与技术水准,立即开工建造12万吨或者更大的核动力大舰?

全球真正设计生产过吨位超过10万吨级航母的超级干船坞,暂时只有纽波特纽斯的那个超级坞。超级大国本土还有另外2个30万吨级的干船坞,可以用来临时维修维护核动力航母,但是暂时不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

因此超级大国在本土也不过是1拖2的航母设施极限,好在纽波特纽斯的超级生产坞内部足够长,可以同时施工2艘完整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因此等于是1个干船坞当2个来用。就同时有福特级的3号舰与4号舰在里面并行施工,这个能力暂时也是全球独一份的存在。

因此等于超级大国航母超级船坞实际上是2拖2,不过认为纽波特纽斯的主船坞完美无缺,那也是不真实的。这个超长干船坞足够长也足够宽,同时具备进口的1200吨级的主龙门吊,而且有从内部进行核燃料运输与装堆的特殊通道。

最大的短板,其实就在于这个船坞的深度其实是不够的,真实的内部深度只有12.5米左右。而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满载吃水已经有12米以上,即使福特级航母下水时故意不重载,以增加下水期间的安全性。但是却造成了在生产所有福特级期间,所有的生产型龙骨墩只能用1.2到1.5米级的。

而正常生产大型船舶,不论是大型民船还是大型军舰,最好都采用2.0米到2.2米之间的高龙骨墩。因为高龙骨墩可以方便造船工人站立着,进行船底的打磨涂装与其他施工。而且交替移动龙骨墩,还可以更好的对船底进行防水处理与防腐涂装。而所有福特级的建造期间,只能采用1.5米级以下的低龙骨墩。

这就造成纽波特的造船工人如果要进入船底进行施工,就必须以半蹲姿态进入,实在是无法正常工作。相对可靠的办法,就是坐轮椅进入船底施工,但是仍然非常难受。这种不起眼的小矛盾,却足够导致后期批次的尼米兹级与所有福特级,船底涂层施工都存在很大问题,服役后重复入坞的间隔大大缩短,最终就是现役航母出动率的普遍低下。

其实生产过3艘中大型航母的干船坞只有2个,分别位于南北的重点船厂。都有14米以上的实际深度与足够的长宽,因此可以全程用2米以上的龙骨墩施工,这是提前考虑到的巨大优势,但问题也同样存在。这两个主力船坞,继续生产常规动力航母,哪怕到12万吨都没有问题。

但如果要生产核动力的,则都有与大型居民点安全距离不够的缺点,而这类要求是马虎不得的。另外北方厂与最南边还有另外3个超级坞,也是总体合格也都有缺项,主要是没有生产过5万吨级以上大舰的经验。另外还有一个深度21米的超级坞,所有配套设施都没有问题,更有涉HE资质。

但该坞是大黑鱼下水的必经通道,10年都是大黑鱼的密集下水期。因此如果有10万吨级核动力水面大船利用8到10个月尚可,如果持续合拢建造1年以上,显然要堵路了。因此说到底,可先利用21米超级坞快速合拢12万吨的超级补给舰,至于正规核动力航母的生产,不论南北都要做系统性的大规模升级,甚至是全新建造几个涉HE的超级坞。

在此之前,不妨先造8艘12万吨级常规动力大舰应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