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写的描写春天的文章

不是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赏析:《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该文写于1936年,在写作此文之前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冰心或是生病,或是杂事缠身。这样的思绪,不免使作者渴望自然春天的到来,祖国春天的到来。然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光,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这种情况难免使作者痛苦。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与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饱尝了“一日春光”带来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里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惜春、爱春,强烈盼望春天到来的期望之情。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春的执著之情,对事业的执著之心。此外,这篇散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富有哲理意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
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
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
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
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
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
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
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
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
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
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
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
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
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
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
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
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
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
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
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若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侯,我曾---------”我 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时,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赤字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笑容又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达。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她是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以歌咏母爱和儿童为主,从作品中也显示了她独特的审美情趣。《笑》发表于1921年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1号上,是冰心的成名之作。
沈从文对冰心作品有着这样的评论:“对人生小小的事情,一例俨然怀着母性似的温爱,从笔下流出时,虽文式不一,细心的读者却可以得到同一印象,即作品中无不对于‘人间’有个柔和的笑影。”
从这篇《笑》中我们不难看到冰心正是带着“柔和的笑影”走上“五四”新文坛的。《笑》里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里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又联想起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而当三幅笑影在作者的似梦似幻的想象中“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她将对于”爱“和”美“的呼唤转达给了我们。
作者所描写的“微笑”是以“爱”和“美”作基调的。她在带给我们“爱”的感受的同时也把我们引进“美”的境界。她怀着爱心与对“美”的向往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
作者描绘着“微笑”,而我们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见作者本人的微笑。就在写作的同时,冰心曾这样表述过:“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前言或几十字,从头到尾读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气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冰心实现了自己所期望的人格的显示。即使只读过这仅仅有800字篇幅的《笑》,我们也能了解了作者纯真温柔的心灵。
《笑》的文字清丽典雅、空灵飘逸。在开始创作之路的时候,冰心已经表现出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她有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她的散文语言既发挥了白话文自然流畅的长处,又不乏文言的韵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7


四时缓缓的过去——
百花互相耳语说:
“我们都只是弱者!
甜香的梦
轮流着做罢,
憔悴的杯
也轮流着饮罢,
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啊!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啊!

一四

自然唤着说:
“将你的笔尖儿
浸在我的海里罢!
人类的心怀太枯燥了。”

一五

沉默里,
充满了胜利者的凯歌!

一六

心啊!
什么时候值得烦乱呢?
为着宇宙,
为着众生。

二○

山头独立,
宇宙只一人占有了么?
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四六

不解放的行为,
造就了自由的思想!

四七

人在廊上,
书在膝上,
拂面的微风里
知道春来了。

五一

鸡声——
鼓舞了别人了!
它自己可曾得到慰安么?

六四

婴儿,
在他颤动的啼声中
有无限神秘的言语,
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嫠呤澜纭A�å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

六七

信仰将青年人
扶上“服从”的高塔以后,
便把“思想”的梯儿撤去了。

六八

当我自己在黑暗幽远的道上
当心的慢慢走着,
我只倾听着自己的足音。

七三

我的朋友!
倘若春花自由的开放时,
无意中愁苦了你,
你当原谅它是受自然的指挥的。

七四

在模糊的世界中——
我忘记了最初的一句话,
也不知道最后的一句话。

九○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界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一○四

鱼儿上来了,
水面上一个小虫儿飘浮着——
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
我微弱的心
忽然颤动了!

一○九

夜正长呢!
能下些雨儿也好。
窗外果然滴沥了——
数着雨声罢!
只依旧是烦郁么?

一一一

小麻雀!
休飞进田垄里。
垄里,
遍地弹机
正静静的等着你。

一一二

浪花愈大,
凝立的磐石
在沉默的持守里,
快乐也愈大了。

一一八

紫藤萝落在池上了,
花架下
长昼无人,
只有微风吹着叶儿响。欢�皇廊税。?
暂时的花儿
原不配供在永久的瓶里,
这稚弱的生机,
请你怜悯罢!

一三四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
飘摇的,
曲折的,
渡过了时光的海。

一三五

梦里采撷的天花,
醒来不见了——
我的朋友!
人生原有些愿望!
只能永久的寄在幻想里!

一四○

遨游于梦中罢!
在那里
只有自由的言笑,
率真的心情。

一四三

揭开自然的帘儿罢!
艺术的婴儿,
正卧在真理的娘怀里。

一四六

经验的花
结了智慧的果,
智慧的果
却包着烦恼的核!

一五二

先驱者!
绝顶的危峰上
可曾放眼?
便是此身解脱,
也应念着山下
劳苦的众生!

一七○

为着断送百万生灵
不绝的炮声,
严静的夜里,
凄然的将捉在手里的灯蛾
放到窗外去了。

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一七六

战场上的小花啊!
赞美你最深的爱!
冒险的开在枪林弹雨中,
慰藉了新骨。
话硕�鹆耍?
春水,
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
带去我许多意绪。
向你挥手了,
缓缓地流到人间去罢。
我要坐在泉源边,
静听回响。

1923年5月,作为周作人主编的“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冰心的第二本诗集《春水》收小诗凡182题,由北京新潮社出版。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七本个人诗集。

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半年之内,冰心相继出版了《繁星》和《春水》,这两本诗集便奠定了她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春水》的内容和风格依然如故,是《繁星》的遗风和继续——爱的哲学;母爱,人类之爱,大自然之爱及童心;蕴藉含蓄,寓理抒情,清莹隽永,玲珑剔透。

春水,一年一次地流过岁月的故道,又开拓着新的征程,从来没有留下一个影子。“四时缓缓的过去——百花互相耳语说:‘我们都只是弱者!甜香的梦/轮流着做罢,憔悴的杯/也轮流着饮罢,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啊!’”弱者,无可奈何;命运,真是上帝安排的吗?

半隐的青紫的山峰又高又远,“月呵!什么做成了你的尊严呢?深远的天空里,只有你独往独来了。”一个孤高、纯洁、庄严的灵魂。自古以来,诗人以明月作比,借形象抒发情怀。而冰心的这几句,似有更丰富的内涵。“自然唤着说:‘将你的笔尖儿/浸在我的海里罢!人类的心怀太枯燥了。’”这两题一起读,便能品出更多的味道。

“心啊!什么时候值得烦乱呢?为着宇宙,为着众生。”诗人的伟大情怀里是宇宙,是众生——爱的哲学,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第一个注释。这宇宙是众生的宇宙,“山头独立,宇宙只一人占有了么?”这种平等思想、博爱精神,是爱的哲学的精华。诗人说,珍重吧,“众生的烦闷/要你来安慰呢。”这个令人烦闷的世界就在眼前,但“只能提着壶儿/看她憔悴——同情的水/从何灌溉呢?她原来是栏内的花!”诗人有意愿,没主意,无可奈何!不过并不就此罢休,于是诗人呼吁先驱者:“你要为众生开辟前途啊,束紧了你的心带罢!”又一个“众生”!在《春水》里,仅“众生”一词就出现了多次。诗人也许自己无力解救众生,但她有个愿望,并且有了寄托。谁是救世主?——诗人心中的先驱者!

冰心一生都没有停止对大自然的礼赞。在她心中,高山大海日月星辰朝晖夕照,都是她作品里的美好事物,赋予它们无限的生命和激情。“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我们无须过多附会,是“春”使这个冷酷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色彩和温情。“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大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的名句。冰心笔下许是一位“先驱者”——“人在廊上,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知道春来了。”

诗人就是诗。在诗人看来,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怨嗔。”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无穷无尽的不仁义不道德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造成没完没了的恩恩怨怨强掳豪夺兵火相加你杀我砍你死我活,从远古迄至今日,还没人能够解决这个矛盾,这都是因为私心贪心野心没有爱心之故。诗人为我们描画和设计了令人陶醉的大自然的微笑,虽然那里也有风雨,但这与人类相比自然是诗一般的天堂了。

“流星——只在人类的天空里是光明的;它从黑暗中飞来,又向黑暗中飞去,生命是这般的不分明么?”诗人把流星比作生命,其实生命也像流星,从有到无,一路飞翔,一路彷徨,从黑暗到黑暗——虽然也有灿烂的燃烧。但这似乎太悲观了。这首诗使我们想起《繁星》里的一首诗,诗人呼吁人类相爱,因为大家都是向着同一归宿的长行的旅客。诗是感情、真情和幻想、形象的艺术,这诗是深沉而富有哲理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诗人道出了生命的真实,但这真实又往往会造出一种自欺欺人的谎言。“只是一颗孤星罢了!在无边的黑暗里/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寂寞和黑暗是分不开的。那个时代,现实是黑暗的,寂寞是无法排遣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希望——当自己在黑暗幽远的道上当心地行走时,“我只倾听着自己的足音”,“在这漠漠的世界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进行在黑暗里。”对一切都不必相信,但要自信。沉寂的渊底,“却照着/永远红艳的春花”;又是一种境界——分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读冰心的诗,我们会发现诗中的意象和情绪常被孤独、寂寞、梦幻所困扰。这一切都是现实酿造的苦酒。诗人心中虽有无限光明,却敌不住黑色潮流的袭击,这几乎是那时的诗人无法超越的事实。“在模糊的世界中——我忘记了最初的一句话,也不知道最后的一句话。”于是,世界似乎成了一个混沌。因为世界是模糊的,所以才会忘记最初的,也不知道最后。这也许是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法。还有,“倘若春花自由的开放时,无意中愁苦了你,你当原谅它是受自然的指挥的。”一切若是自然所为,一切便可原谅了。因为,大自然是爱的源泉。

在她的诗里,过去我们只是强调母爱、人类之爱、自然之爱等等,而诗中的其他思想往往被忽视。冰心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她的思想是通过朦胧的隐秘的诗的语言和艺术来表现的。但有的思想也很明显:“先驱者!绝顶的危峰上/可曾放眼?便是此身解脱,也应念着山下/劳苦的众生!”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诗人悲天悯人的伟大胸怀。“为着断送百万生灵/不绝的炮声,严静的夜里,凄然的将捉在手里的灯蛾/放到窗外去了。”自然,这是对战争涂炭生灵的抗议,这种反战的思想,追求民众自由解放的精神,在她的诗里是不难发现的。《春水》带去她很多意绪,她要春水缓缓地流到人间、也要坐到泉源边上,静候回音——她希望人间永远是春天……

冰心的诗内容非常丰富,远非“爱的哲学”全能包容。她的这些无韵小诗有向往的,追求的,爱的,憎的,梦一般朦胧的、幻灭的,每题小诗对于不同的读者,给予的感受会因不同的经验、知识、阅历、艺术修养而不同。因此,她的诗给人的审美享受是不同的。只有真正的诗才有这样的艺术力量。

在新文学史上,冰心历来被称为“闺秀派”的先驱和代表,这不仅表现在她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上,也同样体现在她的诗歌里。她的诗与她的散文几乎又有着同样的风格,细腻、清新、俏丽、淡远而不又乏深沉,微笑里带着泪痕,一个个性化的、追求真善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成为新诗王国里第一代公民
第2个回答  2009-02-16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