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后代及他们各自的生平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9-02-21
唐太宗李世民第28代裔孙李氏宝珠公总祠-----汀州李氏家庙,地处客家母亲河汀江之畔,历史文化名城长汀五通城门内。又名珠公祠,纪念入汀始祖宝珠公。珠公,原名德,又名大郎,号宝珠,生六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田德。六房后裔,枝繁叶茂,遍及海内外,嗣裔甚众,英才辈出,正是:龙山巍巍,汀水泱泱,李氏族裔,源远流长。

汀州李氏家庙,是一座府第式客家祠堂,建于清朝嘉庆甲子九年(公元1803年),壬山丙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风格别致,由石牌坊、下厅、中厅、上厅、后厅、右排横屋组成,门前有余坪,左右一对八、九米高的蟠龙石旗杆(左面龙杆已毁),坪前有双层雕石栏杆(已毁),后厅有花园(已毁),占地面积九百平方米,计有九厅三十六间房间。厅堂建筑古典,全部构架两端雕刻花卉、卷草等图案,上厅两边双排厢房,中间石神龛由整块大石板砌成,雕有各构种图案,下厢房与过路厅相连,中厅单排厢房,各自独立成院,厅堂宽敞,正面以高大的透草博古雕屏六扇同上厅相隔。石牌坊门楼尤为堂皇壮观,独具特色,三座双层如意斗拱,包围着皇敕“恩荣”二字的石匾,四周以狮龙花卉雕饰。横楣额上镌刻“李氏家庙”四个大字,两边雕刻人物图案,下端雕饰双龙双狮戏球,大门两旁有大小石狮立于扁鼓石上,其尾巴分别与横楣两端相连,外侧一对大石鼓(已毁)。有“恩荣”的石牌坊门楼和蟠龙石旗杆,现为长汀独一无二的古建筑物。

汀州李氏家庙,今为长汀县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长汀县汀州镇五通街民主巷二号,后门为三官巷。家庙大门朝向古城墙五通城门,相距约二百米。登高四顾,前临碧水汀江,后依卧龙山峦,左按乌石云骧,右抚朝斗烟霞,诚为牛眠吉地,其形,其貌,其范,其史,乃居汀城群姓庙堂之冠。

李氏家庙,建于清朝嘉庆甲子九年(公元1803年)、座北朝南,壬山丙向,砖木结构,建筑古典,由石牌坊、门楼、下厅、中厅、上厅、厢房、右横屋组成,前有宇坪,后有花园,形成组合庭院。占地面积八百八十平方米,计有三栋九厅三十六房间,供原汀州府试院考秀才时,府属闽西八县应试童生和春秋祭祖宗亲住宿。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是一座典型的府第式客家祠堂建筑,保持了清代建筑的特征。厅堂为单檐硬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须弥座雕饰花卉、卷草、正脊两端为鳌鱼一对;上厅神龛依存,其正面为一整块大石板建成,以双夔(一种兽)雕饰,甚为罕见。上厅和中厅之间装有透草博古雕屏六扇。门面尤为堂皇壮观,独具特色,大门两旁皆有大小石狮重叠于石鼓之上,戏花弄球,栩栩如生;雕石门楼、牌坊连为一体,单檐悬山式加两坯,以栌斗承托,三座双层如意斗拱半包围着竖刻皇敕“恩荣”二字的石匾,牌匾四周以双龙双狮戏花雕饰;横楣镌刻“李氏家庙”,字体遒劲,以双龙双狮戏珠雕饰,两旁石柱镌刻对联:“龙门新世第、邺架旧家风”;门楼前的宇坪竖有八九米高的龙虎石桅杆一对(现仅存右边虎杆,左边龙杆已毁)。

汀州李氏家庙,是纪念入汀李氏大始祖宝珠公的,故又称宝珠公总祠,取名“一本堂”。室珠公,名珠,原名德,又名大郎,号宝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十八代裔孙;是一生忠诚为国,被世代誉为“忠贯金石之良将”的李纲(宋朝观文殿大学士,官至丞相)之五世孙。于公元1176年(宋朝淳熙三年丙甲岁三月十九日辰时)生于江西赣州石城渡。六岁随父奎公(原名燔,宋朝枢密副使)迁福建宁化石壁。在宋朝曾任县令尹等职。时值宋未元初,天下大乱,南迁人流不断。宝殊公促其子外迁,还写了“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延世泽,举祖流芳”十六字交付各子以作留念。他与夫人舍不得离开石壁,坚持留下守其艰苦开创的基业。直到公元1251年76岁时,才被其子木德、火德二公接往福建s上杭瞻养,卒于公元1255年(宋朝宝佑三年乙卯岁),享年80岁。妣潘氏,生六子一女,即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田德,女云姑七娘。

宝珠公裔孙已繁衍到三十多代,枝繁叶茂,遍及闽、粤、赣、浙、桂、蜀、黔诸省,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美诸国,嗣裔甚众,英才辈出,如:宝珠公四子李火德(宋朝大守、节度使、关内侯)、宝珠公第九代裔孙李庭芝(明朝右丞相)、李崇诚(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官至丞相)、第十六代裔孙李鲁明(明末兵部尚书)、第十八代裔孙李光地(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被尊为“一代名相”)等人,业绩辉煌,名垂古史。当今海内外系宝珠公裔孙,为李姓俊杰的政坛要人、将军、科学家、企业家,不胜杖举。

近几年来,许多旅居海外的宗亲前来参观、考察,寻根敬祖,寄托追思,弘扬祖德。有宗亲们的诚心和努力,独具特色的李氏家庙(宝珠公祠),在修复之后将象一颗璀璨的宝珠,为客家首府、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增辉添彩。

龙山巍巍,汀水泱泱,
李氏族裔,源远流长。
尊祖敬宗,祖德弘扬,
客家首府,再创辉煌。

欢迎您来寻根敬祖!恭候您来考察观光!

(汀州李氏家庙管理委员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