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什么是痹症

如题所述

  痹症 痹证
  --------------------------------------------------------------------------------
  【概念】
  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
  【病因病机】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
  【辨证】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 (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
  (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
  --------------------------------------------------------------------------------
  【按语】
  1.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属于顽痹范畴,非一时能获效。
  2.在风湿热的急性期要应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以免心脏出现严重的损伤。
  3.本病应注意排除骨结核、骨肿瘤,以免延误病情。
  4.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9
中医所说的痹证其实就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中医认为造成痹证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造成的痹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行痹。伴随症状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关节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针对行痹所导致的痹证,常采用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防风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九味羌活丸。
二、痛痹。伴随症状有,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针对痛痹所导致的痹证,常采用散寒通络,祛风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乌头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风湿定痛片、寒湿痹颗粒。
三、着痹。伴随症状有,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针对着痹所导致的痹证,常采用除湿通络,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薏苡仁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风湿痹康胶囊、痹痛宁胶囊、四妙丸、湿热痹颗粒。
四、尪痹。伴随症状有,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伸,或以尻代踵,以背代头,伴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舌红或淡,脉细数。针对尪痹所导致的痹证,常采用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桃红饮合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独活寄生合剂、尪痹颗粒、天麻丸、益肾蠲痹丸。
第2个回答  2009-02-19
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黄帝内经中有内痹外痹等。西医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中医的肢节痹病。
第3个回答  2020-04-20
)是由风、寒、湿、热zhidao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回一类病证。
第4个回答  2020-12-27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痿症科-副主任医师-刘泉鹏-痹症包括哪些疾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