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2012年9月份《工程抗震》课程大作业谁能搞定

一、作业题目 题目一: 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见图如下图所示。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200kN。梁的抗弯刚度EI=∞,柱的截面尺寸b×h=350mm×350mm,采用C20的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ζ=0.05。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建筑所在地区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自振周期T=0.88s。 要求:确定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题目一图片 题目二: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场地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层高和曾重力代表值见下图。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 要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题目二图片 题目三: 抗震设防总体要求有哪些,分别加以详细阐述。并谈谈你对结构抗震措施的一些了解。 题目四: 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调整。并谈谈你对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发展的认识。 题目五: 详细阐述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的设置要求。并谈谈你对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一些想法。

题目一: 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αmax=0.08 Tg=0.40s Tg=0.4<T 1 =0.88s<5Tg=2.0s α 1 =(Tg/T 1 ) r η 2 αmax=(0.4/0.88) 0.9 ×1.0×0.08=0.04 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1条规定,取Geq=G=1200KN F Ek = α 1 Geq=0.04×1200=48.0KN 题目二: 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αmax=0.1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Ι类场地,取Tg=0.35s Tg=0.35<T 1 =0.56s<5Tg=1.75s α 1 =(Tg/T 1 ) r η 2 αmax=(0.35/0.56) 0.9 ×1.0×0.16=0.105≈0.11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 1 =0.56s>1.4Tg=1.4×0.35=0.49s 取δn=0.08 T 1 +0.07=0.08×0.56+0.07=0.11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Ek = α 1 Geq=0.11×(1122.7+1039.5+1039.6+831.6)×85%=377.12KN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i =G i H i F Ek (1-δn)/∑G j H j (i=1,2,3…n) ∑G j H j =831.6×14.44+1039.6×11.08+1039.5×7.72+1122.7×4.36 =36446.98KN·m F4k=[831.6×14.44×377.12×(1-0.11)]/36446.98=110.58KN F3k=[1039.6×11.08×377.12×(1-0.11)]/36446.98=106.08KN F2k=[1039.5×7.72×377.12×(1-0.11)]/36446.98=73.90KN F1k=[1122.7×4.36×377.12×(1-0.11)]/36446.98=45.08KN 题目三: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结构抗震措施: 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宵小于4. 2.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小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粱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二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小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O.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12-29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4.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2)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6.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 8.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12-3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0.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9.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宜对称配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l0.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框支柱,取全高。 (5)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12.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 注:①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②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内数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不应小于1.5%; ③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 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13.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14.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章6.3.8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