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战后红军有经历了那些艰险地段?

如题所述

  看看这一串数字吧: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6086人,死于长征路80000人。

  瑞金红军:长征出发35000人,死于长征路18000人。

  兴国红军:长征出发30000人,死于长征路12038人。

  请听听,这一串数字能不让你惊心动魄吗?如果具体到每个家庭,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啊!

  中央红军湘江之战后剩下30000人,长征过雪山草地后,红军仅剩8000人。其中许多人不是倒在敌人的硝烟中、枪刀下,而是躺倒在雪山、草地上。

  雪山草地

  红军“过雪山草地”对整个长征来说是高潮,是峰颠,是经典,是精华。也可以这样说,长征最艰辛、最危险、最困难、最痛苦、最漫长、最辉煌、最精彩的地段莫过于过雪山草地了。还可以这样说,“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的代言词,是长征精神的化身。因为人们一提到长征就想到“过雪山草地”,换过来一说到“过雪山草地”就会想到长征。所以“过雪山草地”与“长征”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个浓缩了的不加修饰的词组影响了几代人,鼓舞了几代人;艰苦奋斗,战胜困难,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勇往直前,这就是长征精神!

  曙光初照

  红军走出雪山草地后,可以说一路顺风。如果说迭部县的一个《俄界会议》有了目标,那么哈达铺的一张报纸定了方向。中央红军伴着黎明的曙光,大踏步地穿过甘肃、宁夏进入陕北,使长征从渺茫中走向胜利。

  为什么说顺呢?红军过雪山草地之前,长征没有去向,没有锁定具体到达的地方。直到哈达铺才明确去陕北建立根据地。后来有人为哈达铺带上“启明星”、“加油站”、“新起点”、“柳暗花明”等词句。毛泽东的一句话更形象:“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过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过雪山草地后,红军将士的精神好、士气高、斗志强、人气旺。

  先说毛泽东同志。做为统帅中央红军的首领,精神大振,情绪高涨,从他的诗作中可以反映出领袖的精神面貌和革命气量。在楞罗镇,一首气吞山河、气势磅礴、气魄宏伟的《七律·长征》诗,表达了红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鼓舞了斗志。紧跟着毛泽东诗兴大发,又写了一首《念奴娇·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塞彻”。这是毛泽东站在岷山,眺望昆仑而感慨于工农红军征服千难万险的表露。再接着就是《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诗词象流水、象流云、象飞雁,一泻千里,势不可挡,道出毛泽东坚定长征信念并鼓舞红军战士北上抗日去夺取胜利的心态。红军到达吴旗镇后,毛泽东又写了“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英勇红军”,用《六言诗》描绘了红军击败国民党骑兵团的战斗场面。

  从红军走出草地到吴旗镇长征终点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一气写下四首诗词,在长征路上留下了不朽杰作。如果毛泽东心气不顺,精神不振,他怎么能够有这些诗兴呢?

  红军出雪山草地后,还有一个顺劲儿,就是每场战斗打得都是那么利索、干脆、漂亮。例如:“腊子口战役”、“切尾巴战斗”、“直罗镇战役”等等,真可谓“势如破竹”!

  红军走出草地,还有一个大的举动就是三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震撼世界的一声惊雷!是擂响走向胜利的战鼓!

参考资料: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35&id=1155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