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别绪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凄艳之美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的作者分别是怎样写的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凄艳之美。《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 的作者分别是怎样写的?你能理解他们当时的情怀吗? 你还知道哪些写别离的名句?

《游山西村》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 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 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 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 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 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 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 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 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 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 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 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 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 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 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 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 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 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 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 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 ”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 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 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 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 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 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 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 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 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 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 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 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 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 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 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 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 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 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 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 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 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过故人庄》 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 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 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 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 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 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 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 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 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 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 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 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 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 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 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 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 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 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 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 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 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 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 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 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 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 心的情趣了. 孟浩然擅长于自然描写,与王维齐名.从《过故人庄》 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怀,感受到农村大自 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温暖, 因而能以朴质的语言抒发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写的环境, 令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中的一些情节, 但又各有特 色,各有天地,而非艺术上的重复. 《过故人庄》能传诵下来,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 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之致.由此看来,好诗能去掉陈词滥调,写得自然,不涂饰, 不堆砌,正如谢写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样, 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 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 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 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 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 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 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至庄)“绿树村边合”,近景。“ 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 一个幽静的天地。“青山郭外斜”,远景。“斜”, 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 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诗人来 到这样环境的村庄,自然心情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忘情在农事上了, 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大 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 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 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 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 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 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 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告别)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 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 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 都跃然纸上了。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 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 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 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朋 友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 还来”二字中了。 【评析】 这是一首 田园诗 ,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 朋友 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 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 情谊 真挚深厚, 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 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 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 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 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 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 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 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 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 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