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的利与弊有哪些?

如题所述

鼓励部属高校公费师范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

部属高校公费师范毕业生也可以到城镇任教,但就业之后要到县级以下农村中小学从教至少1年(从就业第一年执行),也就是公费师范生就业都得到农村中小学至少任教服务1年。如果是在城镇中小学就业,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

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公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属于定向招生、定向就业,毕业生必须到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育工作至少5年。公费师范生毕业当年须在农村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或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师范生可在县(市、区)级特殊教育学校任教。

本科层次的公费师范生分为三种。不同种类报考条件不同。

第一种:部属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培养院校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这类公费师范生培养,符合当年高考报考条件,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考生都可以报考。

第二种:部属高校“高校专项”中的公费师范生。这类公费师范生培养,属于定向培养,只针对农村地区考生,相关条件按高校专项要求执行。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且具有户籍所在县(含县级市)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第三种:省属高校的公费师范生。这类公费师范生培养,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属于定向培养,有实施区域限制,为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名单附后)部属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含高校专项类),录取须达到本科第一批次线。省属院校公费师范生,录取须达到本科第二批次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7-09
公费师范生制度是指政府为培养教师而提供的教育经费支持和相关政策激励。这种制度有一些明显的利与弊:
利:
1.社会责任:通过公费师范生制度,政府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尤其是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培养更多的教师。
2.人才培养:政府对师范生的经济支持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教育专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从而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3.减轻经济负担: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来说,公费师范生制度能够减轻其就读教育专业的经济负担,有助于扩大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4.职业稳定性: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通常有一定期限的就业政策支持,可以增加他们的职业稳定性和安全感,减少就业压力。
弊:
5.过度依赖:公费师范生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选择教育专业并非出于个人兴趣和志愿,而是为了获得政府提供的经济支持,可能影响其教育质量和教学热情。
6.资源分配问题:公费师范生制度可能会引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公费师范生毕业后聚集在一些优质资源丰富的城市或学校,而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匮乏。
7.社会认同度:部分人可能认为公费师范生享受政府优待,而导致社会上对于教育专业的尊重和认同度不足。
8.经济压力:公费师范生制度需要政府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可能会对财政造成一定压力,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紧张的时期。
综上所述,公费师范生制度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但也需要平衡资源分配和政策效果,以确保其长期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