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专业毕业生有什么出路?

如题所述

公务员

在政府机关,每年都会选拔大量的小语种人才进入到公务员的队伍里。由于小语种的人才比较稀缺,所以每年的“国考大军”里,小语种专业的考生录取率是最高的。

  教师

现在很多高级院校都开设了小语种专业,但是教师资源却比较匮乏。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这样的学校去当老师,真正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可以外派到其他国家去当汉语老师。

 出版社

有很多出版社专门设立了小语种工作室,主要工作是编辑和校对,有时也会涉及到对外市场的联络工作,这与记者编辑的工作性质很相似。

  大中企业或国企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对外发展经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可以去这样的公司做翻译,促进公司业务上的往来。而且很多国企、央企的外派人员,假期长,福利高,压力小,无失业之忧,使得很多人非常羡慕。

  各大银行

小语种毕业生现在去银行的很多,几乎各大银行都有分布。同样的,绿色通道,学个小语种去银行,可比金融优势多了,而且还多收获了一门外语。

导游

去当个兼职或全职的出境导游是一个不错的工作。不但可以到各个国家去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能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知识,免费旅游,想必这是小语种专业学生的特权了吧!

翻译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我国正是小语种翻译人才匮乏的时候,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去各大翻译公司当翻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互联网企业

现在,我国有很多的跨境电商、外贸电商,一些其他非语言类的职位也分散着很多各有专长的小语种毕业生。

 空乘人员

很多国内、国际航班都在招一些小语种相关的乘务和翻译。飞机上全国各地的乘客都有,只要你是学小语种的,并且符合空乘人员的条件,想必你一定对抢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6
首先,小语种,专业的全名基本都是“X语语言文学”,属于非常典型的人文学科。
而人文学科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不怎么赚钱的。
国内语言类专业曾经因为时代机遇登上神坛,之后开始降温,未来会回归它人文学科的底色。
小语种的辉煌,主要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在早期,会一门外语,无疑代表着诱人的高薪和遍地的机会。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某位法语教授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上海做导游,一天是500法朗(折人民币750块),而当时国内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80块。
以前外国人是真的有钱。新闻上说日本人工资30年没涨,但是1991年,他们人均年收入就是接近26w人民币啊,中国多少?到2500人民币,差100多倍!所以能跟老外接触,陪同做做翻译、导游,兼职的酬劳都妥妥算高收入。而且大量外商过来投资,语言不通怎么办?世界工厂外贸出口,跟国外打交道,外语人才重不重要?
但是,俗话说得好,花无百日红嘛,红利总有窗口期,过去了,就得收拾一地鸡毛了。
小语种专业走到今天的局面,简单来讲方面原因,一是供大于求,人才过剩,二是语言类对口就业在这个时代本来就不是高薪,赚钱能力相对弱。更多原因我就不说了,其他回答应该会有很多分析。
来聊聊出路的问题吧。
我本人兼做猎头,主攻就是外语/国际化人才寻访。一个遗憾的观察:这些岗位外语能力都是必要条件,但几乎没有碰到过只需要会外语的,普遍是“会x语的xx”,比如英语能作为工作语言的HR、法务、营销经理、广告投放等。说到这里,你可能脑袋里马上反应出来一个词——复合型人才。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在往这方面培养了。就业市场的反馈如何另当别论,但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
其实复合型人才,职场的培养大概率比学校来得好,见效快。因为市场需求变化很快,学校的培养总是滞后的。所以我比较建议毕业的时候能找到工作的话,优先工作,先接触职场,再在其中谋发展。
关于读研,如果院校比较好,还是值得的。首先是学历层面,现在一些好点岗位的门槛在往上涨,毕竟不怕招不到人。比如外贸业务员这种岗位,我是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招研究生的,但真有企业要求硕士,再一看,大型国企,好的,respect。其次,小语种虽然被唱衰得比较厉害,但也不是真没有岗位了,其实国家部委、省市外办的公务员、有海外业务的央企国企以及华为、腾讯、字节等公司,也还是有招外语毕业生的,有些岗位就要求硕士以上,读研能帮助满足学历门槛。另外,研究生学校平台通常比本科高,通过校招,拿到不限专业的offer的机会也更大。关于招聘信息,可以留意“语宙飞船”公众号,会有一些不错的相关岗位。
劝退一种想读研的情况,就是语言水平一般,觉得不能靠它吃饭,想要读个研提升提升。首先,考不考得上就得打个问号;其次,就算读研,也不能让你的语言水平有本质提高。所以与其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不如毕业直接努力找工作,职场能给你带来的信息量和机会,是学校比不了的。
总结起来,从赚钱的角度,小语种的出路还是转行,直接转,或是它为跳板,把握机会使自己成为所谓复合型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