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读读写写的拼音

如题所述

有关七年级第14课读读写写的拼音如下:

第十四课《驿路梨花》

1、寨zhài:防守用的栅栏。旧时驻兵的地方:安营扎寨。村寨,四围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强盗聚居的地方:寨主。

2、撵niǎn:驱逐;赶走:把他撵出去。追赶:他走得快,我撵不上他。

3、扛 kánɡ:用肩膀承担物体:扛枪。支撑;忍耐:冷得不住了。gāng:用两手举(重物):力能扛鼎。抬东西。

4、驿路 yì lù:驿道。

5、迷茫 mí mánɡ:广阔而看不清。(神情)迷离恍惚。

6、陡峭 dǒu qiào:(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7、露宿 lù sù: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8、竹篾 zhú miè: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9、简陋 jiǎn lòu:简单粗陋;不完备。

10、悠闲 yōu xián:闲适自得。

11、修葺 xiū qì:修缮。

12、晶莹 jīnɡ yínɡ:光亮而透明。

13、折损zhé sǔn:损失:激战过后,敌人兵力~过半。

背景资料:

《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