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

如题所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度解析


课程,这个概念在中国与西方的历史长河中都有独特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它最早见于唐宋时期的典籍,而在西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指示最有价值》中首次引入了这一概念。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这本书被视为教育史上课程理论的里程碑。


广义上,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精心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整体,涵盖了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教学设计。狭义上,它专指某一学科。课程的定义多种多样,从教学科目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再到社会文化再生产或个体的学习经验,甚至视为社会改造的过程,各有侧重。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五层次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课程的视角: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提出;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领悟的课程,教师的实际理解;运作的课程,课堂实际实施;经验的课程,学生的真实感受。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以及根据选择性、表现形式和设计主体的区分。


在课程目标方面,确立目标的依据涉及学生需求、社会变迁和学科特性。课程目标取向分为生成性、行为性和表现性,分别关注过程、结果和创新表现。课程结构则是目标实现的关键,它既反映社会文化现实,又具有有序、可转换和可度量的特点。


以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层次理论为例,正式的课程计划对应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执行则属于运作的课程。校歌、校徽等无形的校园文化则构成了隐性课程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地方课程和选修课程。


这些理论与实践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它们在不断演变中,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题演练】



    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B.正式的课程
    教师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属于——D.运作的课程
    校歌、校徽等隐性课程属于——D.隐性课程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D.选修课程

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核心,不仅在于理论知识,更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推动教育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