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两动点的分类讨论问题:附有题目,求思路与技巧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b(b>0)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4,0)、D(8,0),以CD为一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CDEF,且CF:CD=1:2.设矩形CDEF与△AB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E、F的坐标;(2)当b值由小到大变化时,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3)在b值的变化过程中,若△PC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b值
(1)(2)小题我都会
我的问题在于第(3)小题,我觉得要分类讨论,根据PC=PD,CP=CD,DC=DP三种情况来讨论,但是这中间的每一种情况又有好多种图(我认为又出现了几种情况),这样一来,分类讨论的类别就太多,太复杂了。
而我在网上也搜索到了答案,他们都是一种情况(PC=PD,CP=CD,DC=DP中之一)就一个方程,我不明白这好多种图,怎么就合并了呢?你们的方法是直接有一种图代替PC=PD,CP=CD,DC=DP中的一种情况,还是通过很多个图得出这个共同的方程?
请问你们做这种两个动点的分类过程中的思路是什么?
讲的越详细越好,谢谢

你说的这题少了一问吧

若在直线y=y=-1/2x+b(b>0)上存在点Q,使∠OQC等于90°,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

0<b≤√5+1


这小题要建立在缺的这一小问中,当求出b的取值范围,就差不多能想到答案了,不然有点头痛


因为△PCD为等腰三角形,最多只有三点,即PC=PD,CP=CD,DC=DP


你说的就一个方程,这是因为用的是易证,这种题都这样,题目要你写出,就直接写出,能省则省,反正老师要的是答案





两个动点的分类过程中的思路     (我做题总结)

在做这种题时候,先看看这个动点题要求的东西,是面积还是还是距离等等。

动点问题,一般都是结合动态和条件列一个方程或者是一个函数来解,这一布是关键、!

    碰到最值问题,一般先去考虑在动点的俩段也就是极限的时候,或者是中点的时候最大,如果都不是,才去考虑其他的!、最值问题如果你联合你列出来的函数,找到最值点,就行了。一般有抛物线函数、一次函数、局部函数等,找到最值就行了。

追问

请问:你第3小题的解题过程能写一遍吗?

追答

第一:CD是底边,则点P必定落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P的横坐标=3/2 b=6,所以b=4
第二:CD=CP 则 b= 根号内【(6-2b)^2+(2-b)^2】解得 b=2或者b=5
第三:CD=DP 则 b= 根号内【(6-b)^2+(2-b)^2】 解得 b=8-2根号6 或者 b=8+2根号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6
P 是哪个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