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武松打虎的部分读后感 500字

如题所述

我写个特别版的读后感。
读了景阳冈武松打虎后,颇有感触,心内所想,下笔成文。
酒店的店小二提醒过武松,景阳冈上有大虫,害了很多人性命,这是善意的提醒。但武松只道自己英雄,全然不领情。非但不谢对方的好意,还出言不逊。即便自己真有打虎的本领,也不该如此恃勇自傲。很多人赞美武松打虎,精神固然可嘉,但行为却不必要。为什么?武松如果听从店小二的劝告,这一节极有可能就不会发生。在平时做事的时候,我们需要迎难而上的打虎精神,但是不该人为的为自己创造困难。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劝告,是可以避免我们走歧路的。武松是不怕老虎吗?从他能萌生退意来看,他也是怕的。猎户现身的时候,武松也表现出了害怕。有人说,害怕还上山,这不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这不就是大无畏吗?别再自欺欺人了!武松为什么知道有虎还上山?一是怕被笑话!这个时候他不能后退,只能上。上了山之后呢?一路太平,武松没遇到老虎,心内认为是别人自己吓自己的谣传,此时他是很不信真有老虎了,所以才大大咧咧的睡觉。很明显,开始怕人笑话,后来又不信真有老虎了,不关胆色什么事。至于真遇到老虎,敢上去和老虎斗,确实可以说勇气可嘉。但不能回避的是,此时的武松已经是毫无退路了,背水一战不得不为。从这里引申开去,武松一直是以打虎为傲的,鸳鸯楼杀人后题名就是杀人者,打虎武松。他自认为打虎是件很了不起的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也是很了不起的行为,可鲁智深很少提起,也并不以此为傲,或许在他看来,这很平常,我本来就有这个能力。而武松却是经常把打虎挂在嘴上的,说明武松这个人是极爱虚荣的。虽然没有自吹自擂,但是总归不谦虚。大家应该都有体会,生活中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其实是比较反感的。但是,这一段的情节还是很好的。作者把打虎的过程描写的可谓惊心动魄了,最吸引人的就是哨棒,前面一直在提,可到了关键时候,根本用不了了,这就更给打虎的过程增加了刺激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8
给你本书中最精彩的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读后感”:给你几个版本,供你参考

1今天读了《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十分精彩,我从武松打虎的故事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第二十三回可能是《水浒传》中最有名的章节,因为景洋冈打虎和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充分的表现出武松性格中力、勇、智这些古代英雄的基本素质,充分寄托了正战胜邪、善战胜恶的理想。
有句歇后语叫“武松打虎——艺高胆大”。艺高固然重要,而胆大更不可少。当初武松上景阳冈看到官府榜文时,不但没有被吓倒,还大胆的躺在青石上睡觉。看见那只吊睛白额老虎时不但没有逃跑,反而勇敢的抄起哨棒和老虎一拼。这就是英雄不畏强敌,面对困难,往往更能鼓起自信的勇气。
现在的人们也都渴望做武松这样有力、有智又有勇的英雄,也都想做出一番为民除害或替天行道的事业。然而,想成为英雄,想成就事业,还要学习武松练就一身胆气,方能成大事。

2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我要学习武松那种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3读了《水浒传》我被书中的英雄人物的豪情壮举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除坏蛋的时候我为他们加油,当他们被捉时我为他们担心,当他们上梁上泊时我为他们高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身临其境和他们在一起。《水浒传》里讲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什么《鲁达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成纲》、《宋江三打祝家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松打虎》我更是记忆犹新,看了一便又一遍。《武松打虎》里面讲了武松一天来到景阳冈,他看见一酒幌上写“三碗不过冈”,便进店喝酒。一气喝了三碗,再要,小二不给。武松问什么叫“三碗不过冈”。小二说:“我这酒喝三碗就过不了景阳冈。”武松给钱要小二倒酒,小二无奈只好倒酒。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准备上冈。小二说:“山上有只猛虎,伤人性命,不如在本店住下明天再赶路。”武松不听说:“你不就想多赚点银子。”小二说:“我好心,你却不领情,你走吧!”武松走了,一会儿看见有榜文上写着:“山上有虎出没。”武松回去怕人耻笑就继续走。过了一会儿武松酒兴发作躺在一块大青石上休息。这时,一只老虎向武松扑去。武松一躲老虎把腰胯,一甩尾巴,向武松又扑过去。武松用哨棒打老虎,可打在树枝上断了。武松只好赤手空拳打虎。经过一阵猛打老虎死了。读了这个故事我很佩服武松这种勇于面对、不畏强暴的精神。 当今社会中,我们虽然不会遇到虎,但当我们遇到坏人时,我们也要学习武松那样,不畏强暴,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用自己正义的行动去影响其他的人
第2个回答  2019-12-15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作者施耐庵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赏嫉恶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我要学习武松那种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