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继承潮汕文化?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潮汕民俗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对开拓和繁荣潮汕经济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要把汕头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应该看到民间文化对外交流的作用,民俗文化正起着促进世界了解汕头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潮汕文化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以文书典籍为载体的方志、著述、作品所承载的潮汕文化;二是非语言文字载体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如口语、服饰、建筑、饮食、戏剧、音乐 此两项两层面兼而有之 、工艺、美术、节庆礼俗等。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潮汕文化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诸多的困惑。探讨一下这些挑战和困惑的成因,对于展望潮汕文化的发展,发挥其在凝聚海内外潮人方面的独特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

一、潮汕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蓬勃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这对中国潮汕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无妨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起点为界,大致分成两个阶段来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制定和贯彻“双百”和“双为” 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方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优良传统文化得到整理、保护、重修恢复和发扬升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潮汕文化也获得了发展的极好机遇。各地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文化阵地的建设,县设有文化宫、文化馆、建立群众性的文学艺术联合会,推动了群众性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村、镇有文化站、阅览室,为推动群众的文化水准的提高提供条件。文艺工作者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潮剧演员在旧社会处于“台上戏仔,台下猪仔”的卑微地位,现在成了艺术工作者,演员成了人们羡慕的职业。文艺创业繁荣,潮剧整理或新创作了一大批传统剧目,优秀剧目被搬上了银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地方志得到整理或新修出版。传播媒体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完善。广播电台、广播站开设到县、镇,传播到村户。电视台在改革开放后办到县镇。文化古迹等得到保护、重修。文马碣、莲花峰、灵山寺、开元寺、韩文公祠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被列入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特别的保护。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干扰,“双百”“双为”方针的贯彻落实还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以后的明显变化,就是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更好地贯彻,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潮汕文化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文艺创作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弦歌不辍,争妍斗艳。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经济发展、生活宽裕、市场活跃,为潮汕的饮食、节庆礼俗得到更普遍、更丰富多彩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经济紧张时期,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温饱尚得不到满足,更谈不上对潮汕文化的享受。喝工夫茶、吃潮州菜只是少数有钱人的特殊享受。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生产发展,这些民俗等到更普遍的体现。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门路的拓宽,工商百业各逞其能,小商小贩遍及闾里,潮汕饮食、小吃遍及大街小巷。节庆礼俗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潮汕文化获得了蓬勃发展的良机。

二、潮汕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忧虑

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潮汕文化也面临种种令人忧虑的困境:随着熟悉潮汕人文历史掌故的老一辈人逝去,年轻一代能了解、熟悉潮汕文化根底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教育的普及,识字教育普遍使用普通话,潮汕话中那些富有特色、具有“语言化石”意义的表达方式正在逐渐消失;除了有政府扶持的大型演出团体和研究机构能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保持繁荣之外,过去遍及县镇的潮剧潮艺潮乐演出已应者寥寥,队伍萎缩;城镇改造有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现代化的倾向,把物质形态的潮汕文化连根拔起;过去住在“四点金”、“下山虎”等传统住宅中的潮人,经常随便走家串户,这种潮俗在当今潮汕的新住宅楼中是越来越少见了。如此等等,潮汕文化遭遇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浮躁的双重作用。潮汕地处南粤之滨,据舟楫之利,得风气之先,本来就有吸纳各种外来影响的传统。这对发展潮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文化建设的资金力量、扩大潮汕文化的影响力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更是借助经济的强势滚滚东来,迅速地在年轻的一代中得到传播和认同。流行音乐、通俗歌曲因其热烈奔放、适合年轻人热情活跃的特点,丰富了文化生活。这本来是可以和原有的潮汕音乐、戏曲并存,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的。但由于教育、社会心理等诸多原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特别是在西方速食式文化冲击下,追求速食效果,许多年轻人普遍地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铺垫,欣赏不了节奏悠扬的潮州音乐、戏剧的奥妙,听不懂用传统汉语写作的唱词,看不懂戏曲程式化表演艺术的情绪意蕴,对博大精深的潮汕传统文化从缺乏兴趣到热衷于西方流行文化,再到妄自菲薄鄙薄潮汕文化。失去了知音,失去了欣赏者,也就失去了市场。这对潮汕音乐、潮剧文化的发展造成强大的冲击。节庆礼俗出现了传统与西方并存的局面,而在商业利益的推动助澜之下,逢年过节祭祖、拜神都成了禁忌,改革开放后虽然不再禁忌,但是生活宽裕了,穿新衣吃年饭已不稀罕,传统的年节味反而越来越淡;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红火热烈的西方节日却越来越为年轻人所追捧。长此以往,民族的传统的节日就会在年轻人的思想意识中淡化了。

(二)城镇改造忽略了保存潮汕建筑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准提高了,从城市到农村,座座高楼拨地而起,大城市变得更大了,小城镇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新建和改造。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反映,也改善了民生、提高了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准。然而城镇格局、建筑风格,很多忽视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城镇改造的市政建设中,往往是老城得不到保护,民居、祠堂、牌坊被大量拆除、改建,代之以非中非西,毫无潮汕文化特点、到处雷同的新民居楼房,使人感受不到潮汕文化的氛围。如果在社会发展中缺乏保护地方传统特色的意识,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未能保留发展具有潮汕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布局,显然有损潮汕文化赖以让人感受得到的环境氛围,有碍于潮汕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抹去潮汕地区建筑民居在文化上的个性特征。

(三)干部新老更替对潮汕文化传承产生的影响。领导干部新老更替、新陈代谢,也从一个方面影响地方文化建设,同样给潮汕文化保护、传承和建设带来直接的影响。改革开放废除了终身制,建立了离退休制度,各级党政官员逐步实现了年轻化,尤其是市县的官员相对更为年轻。在中国传统的行政建制中,县域一级官员全面执掌一县之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地方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一级主政者。他们的作为既直接影响民生,更影响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官员的年轻化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年轻化的官员有知识,年富力强,有锐气,有闯劲,有魄力,敢作敢为,视野广阔,接受新事物敏锐,观念新颖,在经济建设中往往能取得显著业绩。但有些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经历经验比较侧重于现代知识和经济建设经验,在历史文化知识方面却有所欠缺,有些人迫切地追求政绩,却缺乏历史责任感,这种状况,对于潮汕传统文化的传承显然是不利的。

(四)传统文化教育和乡土教育薄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这对于潮汕文化的发展、传承也有负面影响。基础教育中重科学轻人文、重现代轻传统的倾向,使年轻的一代传统文化的基础薄弱,对历史典故、传说的了解甚少,爱护潮汕文化、欣赏潮汕文化的能力薄弱,潮汕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三、潮汕文化光明的发展前景

尽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潮汕文化毕竟有深厚的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其发展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朝着文明、富强、民主的目标迈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任务。”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宣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这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背景、大舞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潮汕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和人类社会其他各种优秀文化一起,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可以说,潮汕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的多元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各种曲折和教训,全社会都已经逐步认识到,一个健康繁荣的社会应该是各种文化都能得到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潮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既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得到海内外潮人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潮汕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出自社会发展繁荣的客观需要,更由于它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潮汕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着独特地位和作用。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一支强劲的亚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的独特奇葩。潮汕文化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完整体系,这是不可视而不见也是任何力量无法抹杀的。海内外的潮人数量众多,数以千万计,潮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热爱家乡,关心桑梓,拳拳之心向祖国,“美不美,家乡水”是海内外潮人的深切感受,联结着他们的就是这无法割断的潮汕文化的纽带。要发挥潮汕文化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事业中的凝聚作用和纽带作用,就要保护好、发展好潮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潮汕文化是团结海内外潮人认同祖国、认同桑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不少海外潮人赈灾救急,扶危济困,做了不胜枚举的功德无量的好事善事,成效卓著,有目共睹。潮汕文化已经成为凝聚海内外潮人关心祖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支援家乡,建设桑梓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这些都必将有力推动潮汕文化的传承、建设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5
一般将潮汕文化分为三部分:
第一,以潮州为代表的韩江文化,包括潮州、潮安、饶平、澄海。
第二,以榕江为代表的榕江文化,包括榕城区、揭东、揭西。
第三,以潮阳为代表的练江文化,包括潮阳、普宁、惠来。
其中以潮阳为代表的练江文化非常有名。
汕头文化特殊,现在汕头人最主要的是由潮阳人移民过去的,文化上是以练江文化为主,并与其他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新潮汕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