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如题所述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申论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的技巧
阅读申论材料是考好申论的第一步,申论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阅读材料的时间是40分钟左右,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阅读完6000-8000字的文字材料并抽取出重要的信息,是每一个考生都面临的问题,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运用一定的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技巧:
第一,信息分类法。信息分类法是对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按性质进行分类,看是属于问题描述类的、问题分析类的还是政策表述类的,从而正确区分材料的类别和作用,建立对材料的总体认识的方法,通过认定材料是讲什么的,包含哪些信息进而明确材料对应哪些问题,这是最直观而快速的阅读方法。
第二,词汇提示法。词汇提示法是借助词汇提示,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和重要信息,从而认识材料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说,全世界新增加了 1 亿缺粮人口。再比如:广东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然而,广东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这里的“说”和“然而”都属于重要的标志性词汇,从这些词汇的前后语句中,往往都能发现重要的观点或结论,这些都是我们作答要点所在。
第三,节奏阅读法。有些材料需要我们细读,有些材料则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我们的考试时间有限,比如一些数据型的材料我们采用跳读法即可,数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本身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要描述的事实,我们只需看材料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再比如一些案例型的材料我们可以采用快读法,我们只需要着重去看该案例的主体、主体的处境、采取的措施、产生的结果以及由此得到的推论。
第四,题文对照法。我们可以边看题边阅读材料,这样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方便我们提炼对作答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五,点画圈注法。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标记出对于作答有关键作用的部分,这样不仅节省考试时间,也更能帮助我们找准答题点,保证不会遗漏要点。
(二)申论答题的技巧申论考试的作答时一般都会有一些语言要求及字数限制,在考场上考生不仅要知道如何
答题,还要会答题,作答时要层次清晰,语言简练,要点齐全。这就需要大家在考场上学会灵活运用,摒弃复习时的套路和模板,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文章关键词来回答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层次清晰。层次清晰要求考生在作答的时候把要点归类,分条作答,在分条的时候要把答案分成互不重复、互不交叉的几点来表达,避免啰嗦和重复,考官阅卷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点给分,当你把要点非常清晰的呈现在考官面前的时候,分数自然也就到手了。
第二,语言简练。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用很精练的语言采集到得分点,没有必要对此进行解释,除非是题目就要求你解释某一个词或者某一句话,否则就答到采分点立刻打住,不要再做过多扩展,既耽误了你的时间,又可能因为你在解释性话语上浪费了太多的笔墨导致你超出答题字数限制。
第三,要点齐全。针对题目的关键词,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得到解决,或者说,题目的重要采分点都要说到,要全面,一题不能只答两点就答完了,有头有尾,分析问题全面,有反有正,辩证的思想一定要有。
(三)申论作文写作的技巧申论作文的写作模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策论文,一种是政论文。申论策论文写作技巧是: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概括材料,摆出问题、危害、恶劣的影响、原因、教训等,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第二部分:分析原因(原因通常在材料里,根本原因在相关的大政方针里。原因+材料里的事例、分析的文字。通常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字数在300字左右)。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针对分析的原因一一对应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述,字数在400-600字)。
第四部分:结尾(结尾部分照应材料、照应问题、照应开头。通常使用“总之...,只要...之类的语言对文章进行一个总结。字数在100字左右)。
申论政论文写作技巧是: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概括材料,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或治本措施、或大政方针、政策的某一层面内容、或重要的精神、指示、意见等,200 字左右)。第二部分:分析论点(论述材料反映的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一般写三到四点,主要是自己对一公布的大政方针的把握进行提炼概括;在材料里面有表述的从在材料里找出来;也可以从材料围绕某种精神给定事迹中提炼出精神,然后展开论述300-400字)。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提出落实建议或学习的措施并加以论述,如为什么要用这条建议?想要达到什么效果?结合材料具体做法有哪些?400-500 字)。
第四部分:结尾(照应材料、照应问题、照应开头。100字左右)。一般而言,策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比较符合考生的思维习惯,而且在前面作答过程中也涉及了一部分与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措施的内容,思路会更清晰,当然,具体的写作还是根据个人所擅长的模式进行,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高分。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拉开序幕,考生们除了要关注政策变化之外,最关键的是要看命题会有什么动向,以及如何去应对,中公教育专家根据自身多年经验向考生们详述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提出对策题有何变化以及如何应对。
一、真题对比:
【2010年地市级】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20分)
【2011年地市级】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2012年地市级】“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2012年副省级】“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2010年提出对策题很简单,直接针对问题提建议;从2011年开始,提出对策题开始对考生设定了身份;直到2012年副省级,提出对策题又加了一句“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着重要的信息,给考生一种设身处地的感觉,回归现实,不再是为了答题而答题,不能再“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过去的命题形式过于单一,在材料中很容易就能找出答案;二是,过去的命题形式存在很强的规律性,这与归纳概括题几乎就没有什么区别。这两个原因都使申论考试违背了对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单纯地变成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考查了。
二、趋势分析:
(一) 身份化
【分析】这种场景化的提出对策题对考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真正通过文字的形式实现了申论考试对考生在机关单位工作能力的考查。身份化要求考生站在自己的角色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而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也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有无限的权力。
【应对】考生要想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就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身份对可调动资源的能力和可利用的权力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作为支教人员,要想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问题,就不能从直接谈“要立法”,因为我国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和经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部门才有权力立法。
(二) 实操性
【分析】实操性主要体现在从2012年以前的“提建议”到2012年的“让你去解决此事”。这是对考生现场操作的真实模拟,你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要自己去落实和操作的;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际地完成任务。
【应对】面对这种变化,首先,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尤其是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其次,在作答的语气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以前是“建议什么”,现在是直接去谈怎么做的。
(三) 程序化
【分析】我们知道,在机关单位工作中,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就是答案的逻辑。
【应对】在应对这种变化时,考生需要对作答的要点进行程序化的逻辑调整。根据经验来看,这种逻辑实际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即事前、事中、事后。这里的“事”,指的就是要解决的问题,事前可理解为准备工作,事中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后就是善后工作。
(四) 自创对策
【分析】随着国考材料呈现案例型材料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提出对策题的答案要点也并非能够全部在材料中找到。
【应对】这时候就需要考生调动平常的知识储备,运用八大手段或四大层面等方法自创对策。
三、真题解析:
“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2012年副省级)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真题解析】
首先,大家要理解职能部门的含义,职能部门是指组织中对下属单位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权力的部门,职能部门有监督、教育、行政、协调等方面的权力。
其次,在材料中查找要点,发现材料一中的问题只在材料一、二、三种提到,因此,只需阅读材料1-3即可:
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
2、材料一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有:①企业追求经济利益;②政府没人管,即政府管理缺位,由此可推出对策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3、材料二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①自律;②他律;由这两个原因可推出对策2:加大宣传教育,和对策3: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材料二最后一段正反案例对比可推出对策4:树立正反典型;
4、材料三用国外的经验说明舆论压力的作用和食品药品监管法律的必要性。由此可推出对策5: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和对策6:建立长效机制(这里要注意,有些考生容易不假思索地推出我国也要立法,但这一方面不符合此题的身份,一方面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可以从监管的角度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
发现对策2和4可以合并为一条:通过树立正反典型的方式宣传。
另外,根据实际经验,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之前需要先进行调查,摸清现状,才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因此,提出对策7(自创对策):摸清食品安全现状。
最后,对所有对策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时间排序,并加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即可。
【参考答案】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我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如下措施:
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食品安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
二、摸清食品安全现状。对人民群众反响最大的食品行业和企业,进行重点调查,摸清本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规律。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门,进行突击检查、联合执法,依法查处问题企业和产品。
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鼓励公众对问题企业和产品进行举报,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五、树立正反两个典型。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正面典型和缺乏良知、知法犯法的反面典型,引导食品企业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风气。
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结合本次整治行动的经验教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并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议。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第2个回答  2013-05-06
其实我感觉申论是公务员考试里面最简单的,就是找答案。前面几题直接到文章里面找,主要就是考的归纳总结,按文章的要点都写出来,自己再总结,注意要点都要答道,还要注意字数。每一题都可以用前面写过的,不要怕重复,因为每个改试卷的都只看见自己要改的一条题目,不知道你前面答题的内容,按要点给分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1
针对国考申论答题,几乎绝大多数考生都在关注题目的本身。如何审题,如何解答好题目成为了申论考试所关注的重点,对于题目下方的答题要求更多的则是一掠而过。对于答题效率的提高而言,这无可厚非,然而这种状况却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答题丢点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理清答题要求可以让我们在更合理分析题目本身的同时全面、理性作答。答好归纳概括题是申论作答基础,只有归纳概括准确,才有利于我们进行后面的分析推理、对策提出、文章写作等题目。请关注华图网校,里面会第一时间公布有关国考的信息。
第4个回答  2013-06-14
你好,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国考题型,看一下历年真题,看一下答题技巧,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所以在备考的同时多关注一下社会热点和时政热点。
相似回答